“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相關詞條
-
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
表達技巧 不同文體 詩歌手法 敘事角度 敘事順序 -
《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音樂上分為風、...
簡介 作品年代 作品來源 體例分類 詩歌背景 -
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
傳統手法 其他手法 -
詩經[中國最早詩歌總集]
成書過程名稱由來《詩經》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產生年代《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
成書過程 內容簡介 主要注本 作品鑑賞 學術研究 -
詩經·七月
中國古代詩歌一向以抒情詩為主,敘事詩較少。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通過詩中人物娓娓動聽的敘述,又真實地展示了當時的勞動...
詩經·七月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作品鑑賞 綜述 -
詩經·小雅
《詩經·小雅》是《詩經》二雅之一,為先秦時代的詩歌。它的內容十分廣泛豐富,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戰爭和勞役的作品。作品中不僅描述了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內容概述 宴饗詩 怨刺詩 戰爭詩 藝術成就 -
《詩經六論》
《詩經六論》,作者是張西堂,由商務印書館於1957年出版,描述的是中國古代的樂歌總集,思想內容,藝術表現,編訂,體制等內容。
研究概況 所論之內容 研究的方法及其意義 -
詩經選
詩經選是1979-10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部圖書,作者是余冠英 註譯。
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 編者簡介 圖書目錄 其他版本 -
《詩經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國學古籍。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文章節選 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