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毒理學是研究化學、物理和生物因素對機體的損害作用、生物學機制、危險度評價和危險度管理的科學。毒理學兼有基礎科學和套用科學的鮮明特徵,是現代醫學尤其是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縱觀毒理學發展史,她源於實驗醫學和治療學,而實驗毒理學也促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編者認為,毒理學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對於高素質、創新性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嘗試編寫實習教材《毒理學實驗方法與技術》正是基於這一主要觀點和根本目的。
全書共分12章約20餘萬字:前3章重點介紹了毒理學實驗基礎、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試驗方法與技術;後9章主要描述了靶器官(血液、免疫、生殖、神經系統和行為、呼吸、肝臟、腎臟、心血管和皮膚)毒理學研究方法與技術。本教材具有與上篇《毒理學基礎》前後銜接、傳統和經典實驗方法與現代生物和測試分析技術緊密結合以及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等主要特點。
本書可用作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毒理學實習教材或科研入門的參考書,各院校可根據不同的培養規格、目標與要求以及自身的實驗教學條件,精心組織、科學選擇適當的實驗方法與技術,開展以問題為中心(PBL)、形式多樣的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教學活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毒理學實驗基礎
第一節 毒理學實驗的原則和局限性
第二節 毒理學毒性評價試驗的基本目的
第三節 動物實驗的職業道德
第四節 實驗動物的選擇和管理
第五節 實驗動物的準備
第六節 受試物和樣品的準備
第七節 實驗動物染毒途徑和技術
第八節 實驗動物生物標本採集及處死
第九節 毒理學試驗的統計學
第十節 優良實驗研究規範
第二章 一般毒性試驗
第一節 急性毒性試驗
一、經口急性毒性試驗
二、經呼吸道急性毒性試驗
三、經皮膚急性毒性試驗
第二節 局部毒性試驗
第三節 蓄積毒性實驗
第四節 亞慢性和慢性毒性實驗
一、亞慢性毒性實驗
二、慢性毒性試驗
第三章 特殊毒性試驗
第一節 致突變實驗方法
一、鼠傷寒沙門菌回復突變試驗
二、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突變試驗
三、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
四、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
五、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
第二節 致癌試驗
一、哺乳動物細胞體外惡性轉化試驗
二、哺乳動物短期致癌試驗
三、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
第三節、發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試驗
一、三段生殖毒性試驗
二、大鼠體外全胚胎培養試驗
第四章 血液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特殊血液學檢測
一、網織紅細胞計數
二、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三、高鐵血紅蛋白含量測定
四、變性珠蛋白小體測定(煌焦油藍沉澱法)
五、血液細胞的化學染色
六、血液細胞的免疫細胞化學染色
七、免疫細胞表面標誌的檢測
八、血液細胞凋亡的檢測
九、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
第二節 血液和骨髓毒物篩選試驗
一、骨髓造血細胞的體外培養
二、體內試驗-白血病實驗動物模型
第五章 免疫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免疫毒性研究實驗設計
一、實驗動物的選擇
二、接觸外源化學物的劑量、途徑和時間
三、重視局部免疫功能的檢測
第二節 免疫抑制檢測方法
一、體液免疫功能測定(溶血空斑實驗)
二、淋巴細胞增殖試驗(MTT染色法)
三、細胞免疫功能測定(皮膚遲髮型超敏反應,DTH)
四、NK細胞活性測定(乳酸脫氫酶釋放法)
第三節 超敏反應檢測方法
一、皮膚超敏反應測定
二、呼吸道超敏反應測定
三、膕窩淋巴結試驗
第六章 生殖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生殖毒性試驗
一、一代生殖毒性試驗
二、兩代(多代)生殖毒性試驗
第二節 環境雌激素檢測
一、大鼠子宮增重試驗
二、雌激素受體結合試驗
三、MCF-7細胞增殖試驗
第三節 精子動力學研究
第四節 性激素水平分析
一、血清、睪丸/卵巢組織勻漿液中FSH含量測定
二、尿液中FSH含量測定
三、尿液中β-hCG含量測定
第七章 神經系統和行為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遲發性神經毒性試驗
第二節 神經毒理學形態學方法
一、通路示蹤法
二、化學神經解剖法
第三節 神經毒理學生理學方法一神經遞質定量測定
第四節 神經毒理學分子生物學方法
一、神經絲蛋白免疫印跡法
二、神經絲mRNA含量測定
第五節 電生理實驗方法:膜片鉗
第六節 行為致畸毒性測試方法
一、行為畸胎學測試組合
二、行為畸胎學研究組合
第八章 呼吸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肺功能測定
第二節 在體BAL與BALF分析
第三節 體外IPL與分析
第四節 胎鼠肺細胞原代培養與上皮細胞純化
第九章 肝臟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肝損害的體內評價方法
一、血清酶活性測定
二、肝臟排泄功能測定
三、肝臟分泌功能測定
四、肝纖維化測定
第二節 肝損害的體外評價方法
一、體外IPL與分析
二、大鼠肝細胞原代培養實驗方法
第三節 化學性肝損傷動物模型
一、小鼠急性肝損傷模型
二、大鼠慢性肝損傷模型
三、小鼠免疫性肝損傷模型
第十章 腎臟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體內實驗
一、尿液的一般生化指標
二、腎臟血液動力學和血流量分析
三、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臟清除率測定
四、腎臟的微穿刺和微灌注技術與套用
五、電子探針微分析法
第二節 體外試驗
一、體外細胞培養與細胞毒性試驗
二、腎膜囊泡的分離與套用
第十一章 心血管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心血管毒理學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第二節 心功能評價方法
第三節 心臟毒性體外評價方法
一、心肌細胞原代培養
二、細胞增殖試驗
三、DNA含量及細胞周期分析
第四節 細胞凋亡與壞死檢測
一、形態學測定方法
二、瓊脂糖凝膠電泳方法
三、酶聯免疫分析方法
四、流式細胞儀檢測方法
第十二章 皮膚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皮膚刺激/刺激實驗
一、動物皮膚刺激試驗
二、人體皮膚刺激試驗
第二節 皮膚致敏和光敏試驗
一、皮膚變態反應試驗
二、皮膚光毒和光變態反應試驗
第三節 皮膚吸收試驗
一、在體皮膚吸收試驗
二、離體皮膚吸收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