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殼

母豬殼

母豬殼,即桂魚。母豬殼是桂魚在四川省綿陽市部分地區的通俗叫法。學名鱖魚,又名桂魚、鱸桂。在魚類分類學上屬鱸形目。其中以翹嘴钁生長最快。桂花魚肉質豐厚堅實,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肉刺少,可補五臟、益脾胃、充氣胃、療虛損,適用於氣血虛弱體質,可治虛勞體弱、腸風下血等症。

基本信息

簡介

鱖魚鱖魚

鱖魚是世界上一種名貴淡水魚類。身長扁圓,尖頭,大嘴,大眼,體青果綠色帶金屬光澤,體側有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小細鱗,尾鰭截形,背鰭前半部為硬棘且有毒素,後半部為軟條。鱖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魚種之上品。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另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鱖魚的風味的確不凡。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鱖魚與黃河鯉魚、松江四鰓鱸魚、興凱湖大白魚齊名,同被譽為我國“四大淡水名魚”。它肉多刺少,肉潔白細嫩,呈蒜瓣狀,肉實而味鮮美,是淡水魚中的上等食用魚。

營養價值

鱖魚鱖魚

1.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鱖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

2.吃鱖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

3.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適用人群

適宜體質衰弱,虛勞贏瘦,脾胃氣虛,飲食不香,營養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婦女、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合;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濕盛者不宜食用。

用法用量

鱖魚鱖魚

鱖魚紅燒、清蒸、炸、燉、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魚之一。

食用功效

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經;具有補氣血、益脾胃的滋補功效。

小貼士

鱖魚鱖魚

鱖魚的脊鰭和臀鰭有尖刺,上有毒腺組織,人被刺傷後有腫痛、發熱、畏寒等症狀,加工時要特別注意,製作菜餚前要剁掉。制饌時,無須剖腹,先在腹後近尾部處有小眼兒的地方,用刀切一下,使腹內魚腸與魚身分離,再從嘴中插入兩根筷子至腹內,旋轉兩圈後,將內臟連帶魚鰓一同拉出即可。

巧去魚腥味:

1、將魚去鱗剖腹洗淨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區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

2、鮮魚剖開洗淨,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

3、吃過魚後,口裡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治病的對象及食用方法

鱖魚鱖魚

一、肺結核、咳嗽、貧血。用桂魚1條(500克以上),去腸雜、魚鱗,百合20克,貝母5克,冰糖適量,隔水蒸熟後,去藥渣,魚肉及百合共食。也可用桂魚煮的湯,加人大棗和糯米熬粥食用。

二、虛勞贏瘦,腸風便血。取桂魚1條去腸雜、魚鱗,單獨清蒸或與豆腐共煮食用。

三、目刺粳喉。用桂魚膽汁加入米酒中化溫呷下,可使卡人咽喉的骨刺、異物隨涎而出。

四、老年體弱無力。取桂魚1條,黃芪、黨參各15克,淮山藥30克,當歸頭12克。把藥物煎後取汁,再放人桂魚共煮熟食用,可調補氣血。

五、腸風瀉血。取桂魚肉100克、豬肉50克,切絲後人油鍋,加適量生薑、蒜、鹽、料酒、味素炒一下,再把浸泡6小時的糯米100克加入煮成粥,撒些胡椒粉即可食用。 桂魚為虛勞食療要品,患寒濕病者不宜食用。

鱖魚各種做法鱖魚各種做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