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口旅遊區

據記載,殺虎口住戶最多達3600戶,40000餘口人,滿清時曾出翰林學士7名,將軍2名,舉人5名,可謂人傑地靈。 後因軍閥內戰,京包線修通,關隘幾經失修,加之人為毀壞,多數古蹟無存,關稅東流,人口銳減,漸顯蕭條。 遺存古蹟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歷史悠久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下轄區
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參合徑”之稱,後隨歷史變遷而幾經更名,唐曰“白狼關”,宋曰“牙狼關”,明王朝抵禦北擾而更名為“殺胡口”,清為緩和蒙漢矛盾,將“胡”改“虎”,沿用至今。
史載,周征獫狁,漢伐匈奴,隋唐伐突厥,宋伐契丹,明討蒙古,清康熙玄燁帝親自率兵出征蒙古葛爾丹,均經此地。
殺虎口又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漠南(內蒙、外蒙、新疆、俄國)互貿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斗銀”,清未,年解關稅還有13萬兩之多,所謂“大柵子”便是關卡之一,晨啟昏閉,專人守護,收取關稅。

人傑地靈

殺虎口一度時期經濟文化十分發達,廟宇星羅,古蹟棋布、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據記載,殺虎口住戶最多達3600戶,40000餘口人,滿清時曾出翰林學士7名,將軍2名,舉人5名,可謂人傑地靈。後因軍閥內戰,京包線修通,關隘幾經失修,加之人為毀壞,多數古蹟無存,關稅東流,人口銳減,漸顯蕭條。

遺存古蹟

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裡雄偉壯觀的古長城,保存完整的殺虎堡,櫛比鱗次的烽火台,蒼涼古樸的古戰場,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工藝精湛的古樂樓等,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殺虎口的大地上。這裡是名符其實的“西口”。“走西口”不僅承載著晉商商幫的光榮與夢想,成長與艱辛,更銘寫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謀生的血淚悲情。殺虎口是明清山西歷史的縮影,是中國近代金融貿易興衰的實證。

再現新貌

從2002年起,右玉縣委、縣政府加大對殺虎口旅遊區的投入,準備分期對殺虎口進行規劃建設,具體規劃建設項目有:古長城景區、古商貿街區、宗教民俗文化區、古堡遺址公園、地方特色食品街、畜牧養殖區、農副產品加工區、蒼頭河自然風景園、晉北風情文化村、遊牧民族度假村、生態景園、殺虎口博物館、萬壑層林。
通過幾年的建設修復古長城700米,建殺虎口博物館2200平方米,西口風俗展廳870平方米,建社稷壇一處,廣場8000平方米,停車場6600平方米,仿古民居4800平方米,東山山地公園栽植各種針葉樹23萬株、觀賞樹6萬多株、觀賞亭2座、旅遊路18公里,完成投資3600萬元,2008年以來,殺虎口旅遊區年接待遊客達80萬人次。2009年被評定為AAAA級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