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辭中所見先王先公考

殷墟辭中所見先王先公考

王國維先生結合地下出土文獻研究古史的經典論著,創作於1919年。

概述

《殷墟辭中所見先王先公考》是王國維先生結合地下出土文獻研究古史的經典論著。此文通過遍征相關金文及古籍資料,與卜辭相對照,對商人祖先的名字和這些人物的傳說事跡作了綜合的考證。著重運用了顧頡剛“二重證據法”取地下之新材料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運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由考證文字到闡釋制度文化,將傳統考據與邏輯論證相結合,多聞而闕疑,在治學方法上給予後學眾多啟示,推動了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的轉變。

學術貢獻

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以下簡稱《先公先王考》)將上甲微以前的殷族先祖稱為先公,而將上甲微以下的殷族先祖稱為先王。大體而論,先公屬於神話傳說人物,先王屬於歷史真實人物。

甲骨文里有一個被稱為“高祖”的鳥首人身一足蹲居的象形字,王國維《先公先王續考》隸釋為“交”,認為交即帝譽之名,也即《山海經》里的帝俊。

“契”至“曹圃”五先公之得名,均與太陽光芒有關,實際上是白天太陽神帝俊之分化;而“冥”、“亥”、“恆”、“微”四先公之稱名,均含幽暗昏暮之義,與太陽神帝夔的黑夜運動相一致。王國維《先公先王考》已注意到了這一問題:“觀殷人之名,即不用日辰者,亦取於時為多。自契以下,若昭明、若昌若,若冥,皆含朝暮明晦之意,而王恆之名亦取象於月弦,是以時為名或號者,乃殷俗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