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啟輝

殷啟輝

殷啟輝(1926-1952),出生於江蘇蘇州,1943年畢業於蘇州聖公中學,同年考入浙江大學,1946年7月在上海臨時大學法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期間,殷啟輝積極從事學生運動。1949年1月,經組織批准,殷啟輝輾轉赴台灣,在新竹縣東村農場工作,繼續從事情報工作,為爭取台灣解放而不懈努力。1951年7月20日,因叛徒出賣,殷啟輝在台灣桃源縣被捕。面對威逼利誘,殷啟輝堅拒不投降,於1952年8月8日在台灣被處決,年僅26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殷啟輝出生於江蘇蘇州桃花塢新橋弄七號,天資聰穎,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一九四三年畢業於蘇州聖公中學(現蘇州第四中學),同年秋考入浙江大學。一九四六年七月在上海臨時大學法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四年,積極從事學生運動。一九四七年十月,經組織批准輾轉去台灣,在新竹縣東村農場工作,繼續從事地下活動,為爭取台灣解放而不懈努力。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日,由於叛徒出賣,在台灣桃源縣被捕,面對無數次的刑訊逼供,始終堅信,台灣一定會解放,祖國一定會統一,決不變節投降。一九五二年八月八日,喋血寶島,英勇就義。

革命事跡

殷啟輝烈士紀念碑 殷啟輝烈士紀念碑

抗戰勝利後,殷啟輝痛恨國民政府倒行逆施,在中共地下黨員同學的感召下,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等著作,思想進步很快,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他轉學暨南大學,與同學們一起參加1947年元旦抗議美軍強暴北京大學女生沈崇的大遊行。當年5月,在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遊行示威中,他和同學們衝破軍警阻撓勝利返校。事後,國民黨軍警包圍校園並衝進校內大肆搜捕。他越牆脫險,幸免於難,但已無法在暨南大學繼續革命活動。

1947年底,啟輝受黨組織委派,前往台灣新竹縣東村農場從事地下工作。啟輝在台灣廣交朋友,培養積極分子,發展中共地下黨員,建立支部,積聚黨的力量,還建立了當地至台北的地下交通網。他一方面利用合法身份,苦心經營農場業務,籌集款項為上級提供經費;一方面蒐集情況,組織力量,準備迎接大軍解放台灣。

大陸解放後,面對台灣當局血腥鎮壓,殷啟輝不顧個人安危,傾囊資助被追捕的同志脫險離台返歸大陸參軍。分手時,他對同志們堅定地說:我在此堅持工作迎解放,不成功則成仁。

由於叛徒出賣,殷啟輝不幸被捕。面對無數次刑訊逼供,他堅信,台灣一定會解放,祖國一定會統一,自己決不變節投降。1952年8月8日,殷啟輝英勇就義,以鮮血和生命實踐了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的莊嚴誓言。

199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在天平山為殷啟輝烈士樹碑,並於烈士陵園展覽了他英勇鬥爭的光輝事跡。

2011年春節,啟輝親屬赴台,在台北市“戒嚴時期政治罹難者紀念公園”第一墓區找到了啟輝墓。

社會評價

浙江大學同學王珏評價:殷啟輝烈士離開人間已近一個甲子。他忠於黨,忠於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時刻銘記在倖存戰友們的心中,將永遠激勵後人把偉大祖國的復興和統一大業進行到底。

人物遺物

殷啟輝烈士遺物 殷啟輝烈士遺物

2011年10月蘇州革命博物館收到了殷啟輝生前好友潘玲東先生捐贈的2件殷啟輝烈士遺物。

在殷啟輝烈士的兩件遺物中,有一件是1947年的油印《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這是一份殷啟輝烈士收聽解放區電台廣播後刻寫蠟紙油印的紙質檔案。據介紹,《宣言》中所提及的“僅以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兄弟的四大家族而論,其所霸占公私產業的價值即達十萬萬美元以上”的資料,為迄今發現的多種版本中所未見。為此,這份《宣言》可能是唯一存世的原件,彌足珍貴。《宣言》左側空白處留有殷啟輝烈士手書的電台波長和接收時間:“X N C R短波 波長 四九·二 公尺 每日下午 六·至九·”。

據捐贈者潘玲東介紹,殷啟輝烈士在1947年—1949年間經常帶領他參加蘇州國立社教學院進步人士在拙政園的集會活動。這份1947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在國統區進步青年中秘密流傳,所以這份留有殷啟輝烈士手跡的《宣言》得以被潘玲東保存。

另一件遺物為一份《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告北平市各界同胞書》。其主要內容為: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號召北平人民在解放前夕保衛北平的一切公共財產,維護北平秩序,不讓反動派在“臨死”之前實行破壞,共同迎接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進入北平。得到這份宣傳單的殷啟輝烈士將它交給潘玲東後即奉命去了台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