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1.09—1985.07: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果樹專業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5.09—1987.01:無錫輕工業學院學習食品與發酵專業學士和碩士主要課程,獲高等學校助教進修班結業證書;
1990.09—1993.07: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5.09—1998.07: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1985.07—1999.06:西北農業大學從事葡萄酒工藝學、葡萄酒品嘗學、園藝產品加工學和葡萄酒化學方面的教學、科研和相關技術推廣套用工作,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9. 07—2001. 06: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後流動站開展葡萄、葡萄酒學研究;
2001. 07— :中國農業大學任副教授、教授
現任職務
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兼采後處理與加工功能研究室主任;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果)酒專家委員會專家;
國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專家;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編委會副主任。
研究方向
重點開展釀酒葡萄風味代謝與調控、葡萄釀酒品質評價、葡萄酒化學與釀造方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相關高新技術研發及推廣套用工作。
1. 葡萄果實風味代謝與調控:針對我國葡萄酒產區典型的大陸季風性氣候(完全有別於世界葡萄酒先進生產地區的海洋性氣候)條件下,釀酒葡萄風味品質代謝與調控機制不明、栽培模式落後、果實採收質量均一性差等系列問題,探討釀酒葡萄中重要的味感物質和嗅感物質在果實發育過程中的積累規律及其生物合成途徑關鍵酶基因的表達規律,研究生態因子和栽培技術對這些基因表達及其產物積累的影響,揭示釀酒葡萄風味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
2. 葡萄釀酒品質評價:跟蹤從釀酒葡萄果實成熟到各類葡萄酒釀造整個過程重要的味感和嗅感物質指紋的變化,繪製我國主要葡萄酒產區主要品種的果實和葡萄酒風味指紋,系統地研究產區和品種的葡萄和葡萄酒風味指紋特徵,提出葡萄釀酒風味品質的評價標準。
3.葡萄酒化學與釀造工藝:探討葡萄酒釀造過程中顏色、味感和嗅感物質的形成和變化規律;闡明各種原輔料和釀造工藝方法及技術參數對葡萄酒品質的影響;明確葡萄酒異味產生的機理;遵照“減少、增加、滯留、擴展”的釀造基本原則,集成組裝“特色葡萄酒柔性釀造工藝方法”,為高檔優質葡萄酒釀造的過程控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用高新技術。
主要貢獻
近5年,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基金和農業產業化項目6項、橫向合作項目多項;主持完成了4項教育部成果鑑定;
現正在主持的縱向課題主要有:
1.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基金(葡萄nycytx-30);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構成釀酒葡萄重要品質的原花色素的合成關鍵酶基因表達特性研究(2009.01 – 2.011.12);
3. 教育部高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參與葡萄果實原花色素合成的LAR和ANR基因回響紫外誘導的分子機制(2010.01-2012.12);
4. 北京市教委產學研項目:優質乾紅葡萄酒風味質量控制體系的研發(2009.06-2010.06);
5.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荔枝深加工中保持典型風味品質的關鍵技術的研發究(2009.01-2011.12)
獲獎記錄
“冰葡萄酒研製”成果獲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開發的“祁連冰白”葡萄酒產品獲2008年法國釀酒師聯盟在蓬萊舉辦的“2008中國國際葡萄酒、烈酒品評賽(VINALIES CHINA 2008)”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