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晉炤

段晉炤率領南下工作團到射洪縣城金華鎮後,當時射洪地下黨的同志就建議把縣城遷至太和鎮,因為太和鎮的各種條件都比金華好。 洪水過後,段晉炤請示川北行署農林廳批准,決定修築縣城防洪堤。 段晉炤是射洪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縣長。

段晉炤是山西靜樂縣二區(現在的婁底縣)的人,他在段家4個兒子中為老么,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1940年入黨。在黨的教育下,他有強烈的革命激情,同鬼子打起仗來非常勇敢、果斷、臨危不懼,在老家靜樂縣是個出了名的人物。
1949年12月底,段晉炤來到了四川廣元縣,時任中共遂寧地委書記的李林枝要求段晉炤去射洪縣接收舊政權,任中共射洪縣縣委書記兼射洪縣人民政府縣長、黨政工作一把抓。解放初期的射洪,一無糧、二無錢、三無兵,段晉炤赤手空拳接收了國民黨政權留下的爛攤子。治安不好、敵情關係複雜,為了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貫徹到各個方面和人民民眾中去,段晉炤廢寢忘食,拚命工作,進行征糧、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鎮反、土地改革等。
——遷縣至太和鎮是他為射洪做的第一件好事
射洪縣自民國起,縣內很多有識之士認為:為了有利於射洪的進步和發展,提出把縣府地由金華鎮遷至太和鎮的建議,長期未得到當權者的採納。
段晉炤率領南下工作團到射洪縣城金華鎮後,當時射洪地下黨的同志就建議把縣城遷至太和鎮,因為太和鎮的各種條件都比金華好。針對遷縣的爭論和意見,段晉炤親自到太和鎮、柳樹鎮反覆徵求各界人士的意見,都贊成把縣城遷至太和鎮。為了慎重行事,還進行實地考察,最後確認把縣政府駐地遷至太和鎮的建議是正確的。
經上級批示,1950年1月中旬縣政府駐地遷至太和鎮。這是段晉炤到射洪任職後十幾天時間為射洪縣人民做的第一件好事。
——修築防洪堤結束了千百年來的洪城水災史
1951年夏天漲大水,太和鎮位於涪江中游西岸,地勢很低,沒有安全的防洪堤,太和鎮全城被淹,不關城裡進了水,農村裡有不少低洼的地方也淹了。
洪水過後,段晉炤請示川北行署農林廳批准,決定修築縣城防洪堤。段晉炤兼任河堤修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經費由地方自籌為主,農林廳給於技術指導,補助工米28萬斤。在段晉炤的帶領下,幹部民眾熱情很高,積極修建河堤。從1950年2月22日開工到1951年9月竣工。上起枇杷溝山腳,下至元木邦,河堤全長2760米,1955年續建600米後,全長3360米。
這一工程結束了千百年來“涪江水漲人心慌,洪水淹城哭斷腸”的歷史現狀。
——瓦解“大刀隊” 保衛了縣城
射洪解放後不久,一些地方的反動分子,組織“大刀隊”糾集了幾百人圍攻縣城,高喊“活捉段晉炤”“打倒共產黨”等反動口號,妄圖摧毀新政府。
段晉炤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帶上縣大隊的解放軍戰士沖在了一線指揮戰鬥。他站在縣城北門的城牆上,用機關槍向瘋狂地亡命徒掃射,在壓倒敵人反動氣焰的的同時,向大刀隊喊話並作政治分化瓦解工作。在他的正確指揮下,徹底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衛了縣城。
段晉炤是射洪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縣長。今年是他誕辰92周年,他去世已經26年了。他的許多感人事跡至今還讓射洪老一輩的人記憶猶新。他在射洪擔任縣委書記、縣長為老百姓辦的實事追憶於後,仍然值得現如今的射洪人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