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店村委會

段店村位於濟南市西郊,東至津浦鐵路,西到拖機路,南與防化團、電磁線廠、朱家莊相連,北至濟南軍區第四干休所,隸屬濟南市槐蔭區段店北路街道辦事處管轄。全村轄區總面積130公頃,其中耕地5公頃,企業占地100公頃。

歷史

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歷城縣誌·地域考》載:段店,歷史上一直屬於歷城縣管轄,逢一、六為義集

(民間自行管理,官府認可,不徵收各種捐稅的集市)。據說,魏國人段乾木路過此處,遇到大雨,因此處地域廣且積水低洼難行,被困投宿。臨行時,告誡鄉人說此處開店甚好,可方便行人。後來,不少人聚在這裡開店經營,生意十分興隆,因此,該處取名為段店。

交通

境內交通十分便利,處在西外環路和京福高速公路出入濟南的必經之路--經十路交界處,四通八達。境內駐有段店集貿中心、山東省汽車交易中心、山東段店汽車配件城等大中型企業和銀行、電信、醫院、學校、大酒店等單位,是投資經商的黃金地段。

其他

2000年,全村共有1200戶,總人口35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1‰,全村姓氏有43個,其中祝、張、趙、劉、王五大姓氏居多,有漢、回兩個民族。

1949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3.6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6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億元,人均純收入16000元。2000年,全村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000萬元,純收入3200萬元。

該村是濟南市經濟強村之一,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強村榜首。1996年被山東省建設委員會、山東省人事廳授予“村鎮建設明星村”稱號。1995年至2000年,連續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明星村” “文明村”“億元村”稱號。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村民生活饑寒交迫。解放後,全村以種植蔬菜為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幹部民眾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蔬菜生產年年超額完成上級任務。

第二產業

工業:該村工業始於高級社時期,當時建起了腳踏車修理鋪、運輸隊,從業人員4人。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里建起了大橋商店、電鍍廠、機械廠。1991年以後,相繼建起了木材廠、加油站、建材廠,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1993年,經上級批准,組建了濟南市第一個村級企業集團黨委--段店集團總公司黨委,祝德福擔任黨委書記兼董事長,祝天勇任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第三產業

解放後,第三產業逐步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相繼辦成了五金店、土產店、飯店等,2000年全村從事三產人員達230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80%,第三產業總收入達3.5億元。

特色產業

1990年,祝德福擔任段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後,及時調整全村經濟發展方向,充分利用段店人多地少,在歷史上就是名震全國的大集這一傳統優勢和地處經十西路與西外環路交界處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解放思想,下大氣力,克服各種困難,累計投資50多億元,大力發展以市場為龍頭的特色產業,在繁華地段先後建起段店集貿市場、酒水批發大世界、段店汽車配件城、山東省汽車交易中心、聚福德大酒店、段店商貿有限公司、段店副食品海鮮批發市場等十幾處大型專業市場,全村8 0%的人員入市經營, 使段店村民依靠市場走上了富裕路。同時,該村在管理和服務上狠下功夫,採取了工商、稅務、銀行聯合進駐市場辦公,解決業戶子女上學、入托、就醫、保險等問題,對下崗職工和外地人員優先安排等措施,吸引了全國各地業戶前來經商。 目前,市場從業人員達4萬人,其中安排下崗職工3000人。該村還立足濟南,向外擴展,先後在肥城建起了肥城泰西保齡球館、肥城夏威夷溫泉度假村、靈岩寺孔雀山莊、 海南農業開發基地等,第三產業迅猛發展,截至2001年6月底,全村第三產業商品交易額已達22億元。

文教科技

建國前, 科技文化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僅占3%。建國後,村里建起了國小。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辦學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基本達到了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大門、廁所六配套。1989年,村里建起了高標準的教學樓,1991年, 又投資200萬元,對學校進行了改建、擴建,極大改善了辦學條件,1999年,又投資100萬元購置了微機等先進教學設備180台(套) 。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先後有200多名學生考入了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38名,大專99名。1995年,投資500萬元,在濟南市第一個辦起了農民文化娛樂中心--柳園山莊。成立了二百多人參加的舞龍隊,並投資20萬元專門訂做了“天下第一鼓”,成立了大鼓隊,多次參加省、市、區重大慶典活動。1999年,在山東省慶祝建國50周年民間廣場藝術展演中被省委宣傳部、 省文化廳評為優秀表演獎。 全村2000年度人口計畫生育率100%,晚婚晚育率100%。1995年度,被全國計畫生育協會評為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