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鳳凰一中高中畢業後回鄉務農,擔任生產隊會計職務。1971年至1972年在吉首大學專修生化,1972年至1978年在本縣苗區千工坪中學任教生物和化學課程,兼任學區財務會計工作,在搬遷校址,平整校舍和操坪,同貧管會一道開山鑿石,為學校節約上萬元資金。在教學中方法得當、效果好,學生成績穩步上升,深得學生的好評,後被公社黨委評為學區先進工作者。1978年至1982年在本縣都里中學任教生物,時任中學副教導主任職務,學區掃盲教育專乾。為摸清文盲、半文盲情況,經常走村竄寨,舉辦夜校掃盲班,晚上親自為學員上課,深得學員好評。
1982年調任新場學區工作直至現在。1985年擔任理化生教研組長,主持教研工作。在開展教研活動中圍繞《課堂教學、師生協調是教學效應的根本保證》和“興趣”——理論——實踐這種循環模式進行探究,學校成立了各種趣味活動小組,推進了學校教學工作開展。在生物教研活動中又試種坂田油菜成功。有的家長也在大田中種植坂田油菜獲得成功,既增加了產量,又減輕了勞動強度,在1990年撰寫的《生物教學與科普活動相結合》一文被教科所、生物學會評為三等獎。1991年被評為縣先進工作者。1990年至1995年擔任學區工會主席,在1994年度中被縣教育工會評為“優秀工會幹部”。1995年和2000年度受到縣人民政府嘉獎各一次,2000年被學區評為“先進教師”。三十多年的工作體會是:“只有愛崗,才會敬業”。教學中認為:“思想道德是前提——學生興趣是動力——教學方法是明燈——書本知識是依據——實踐效果是目的”這樣一種工作思路,只要把握有分寸,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