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經驗: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發展

一、社會主義中國發展的意義 一、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叢書名: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叢書
平裝: 41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11700640, 9787511700643
條形碼: 9787511700643
尺寸: 23.4 x 16.6 x 3 cm
重量: 862 g

內容簡介

《歷史與經驗: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發展》內容簡介:發展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通過建國以來六十年的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探尋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發展之路,跨越了西方和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困境,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積累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豐富發展經驗。這些經驗不僅是推動未來中國科學發展的寶貴財富,而且其中蘊含的普遍意義將對開發中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參照,並將促進世界發展理論的歷史性變革。
《歷史與經驗: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發展》在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理論與實踐作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處理髮展問題的歷史軌跡,並對其中的基本歷史經驗進行了多視角、多層面的系統總結,體現出了歷史性、全局性和時代性特徵。

目錄

導論 發展:時代的主鏇律
一、發展的本質和內涵的當代闡釋
二、發展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
三、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價值
四、國外學者的發展理論及其局限
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關於發展問題的認識
第一章 前車之鑑:認識和處理髮展問題上的歷史教訓
一、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教訓
二、蘇聯亡黨亡國的歷史教訓
三、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對我國的啟示
第二章 發展是硬道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推動力
一、社會主義中國發展的意義
二、發展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
三、歷史性的成就與現實的危情
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三章 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人發展觀的歷史演進
一、以經濟成長為中心的發展觀(1949-1978)
二、以全面現代化為目標的整體發展觀(1978-1992)
三、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為重點的可持續發展觀(1992-2002)
四、“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2002- )
第四章 在開拓中創新:選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一、科學借鑑別國模式,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三、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
四、堅持走和平崛起之路
第五章 運籌帷幄: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
一、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
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三、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五、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六章 邏輯蘊涵: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
一、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七章 把握大局:發展中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
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二、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之間的關係
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
四、構建良性互動的黨群、幹群關係
五、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第八章 突破瓶頸:消除阻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一、統籌城鄉發展,改變城鄉分割體制與二元結構
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三、改革和完善中國金融體制
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構築社會安全網
五、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
六、改革文化體制,促進文化發展
第九章 以人為本: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終歸宿
一、以人為本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追求
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制與保障機制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
二、共產黨人對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軌跡
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一章 政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一、角色和任務: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
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
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四、黨內民主:政黨發展的制度建構
五、規範黨政關係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