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人權

歷史上的人權

歷史上的人權理論闡釋史就是人類的自我意識覺醒的歷史、有關人類個性的鬥爭歷史。

內容簡介

人權演變史的中文必讀書︱一場富有教益卻也稱得上殘酷的良知訓練
講述人權的歷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使得林國榮的《歷史上的人權》成為一部非常難能可貴的著作。
作者是從人權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從人權概念的出現和變化來講述人權歷史的,“人權故事”與“人權理論”各司其職,從英國第一部《權利法案》的誕生到法國大革命後《人權宣言》的宣示,再到德國的解放與人權鬥爭,對17—19世紀的人權鬥爭歷史進行了個性化講述,對人權理論的產生與發展進行了梳理,並在學理上予以思考與辨析。
作者認為,要警惕將人權理論納入實證科學的一般性範疇和哲學概念的普遍真理中,理論無法統攝豐富的歷史細節,而這些細節與類比正表明,歷史上的人權理論闡釋史就是人類的自我意識覺醒的歷史、有關人類個性的鬥爭歷史。

閱讀推薦

在一些國家,對普遍人權的詆毀和歪曲是最為常見的,爭取人權的要求因此也就對那些權利受壓制的人們變得格外迫切,他們會越加需要了解人權的歷史,正如托克維爾所說,歷史知識只有在它可以幫助理解現在政治事件和狀況時,才是最值得關注的。

人權是什麼?你真的知道何謂 “人之為人的權利”嗎?福利社會真是萬能解藥嗎?人權已經衰落,甚至死亡了?《權利法案》直接導致了美國內戰的血腥?……

講述和閱讀人權的歷史,是一場富有教益卻也稱得上殘酷的良知訓練;《歷史上的人權》,一部人權演變史的中文必讀本。

“只要由於法律和習俗的原因,在文明鼎盛的世界裡還存在社會的刑罰,人為地製造出一座座地獄,更在神定的命運之外,再加上人間的命數……只要在世界上還有無知和貧困,像本書這樣性質的書都不會是無益的。”雨果對於《悲慘世界》所說的這些話,也概括了本書將要對人權所說的一切。

作者簡介

林國榮,哲學博士,現任職於西南政法大學,“海國圖志”叢書編委,《法意》學術雜誌編委,代表專著有《羅馬史隨想》《君主之鑑》《帕納薩斯山來信》《希臘四論》等。

目錄

序言 何謂“人權”?
一 英格蘭人的“人權”實驗
序曲:歐洲“三十年戰爭”
1640年英國革命:人權的淬火期
第一部《權利法案》的誕生
二 “君權神授”觀的沒落
國王與議會之爭
洛克的契約論
抽象人權的困境
三 人權鬥爭的果實:1789年法國大革命
“陛下,這不是騷亂,這是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起因
《人權宣言》的誕生
四 現實主義年代的開啟
革命理想落幕
新的政治人物:路易·波拿巴
寶劍與袈裟:1852年全民公決
五 德意志的解放與人權:1789-1848
德意志的政治環境
費希特的人民觀和權利觀
普魯士之鷹起飛
俾斯麥的回應
德意志與英法之比較
六 人權歷史之要義和影響
七 沒有遺囑的遺產:人權與福利社會
八 體驗命運:一個簡單的總結
附錄一 A﹒泰勒/1848年:德意志自由主義年代
附錄二 布魯克斯·亞當斯/社會平衡與政治法庭

叢書信息

新民說 (共69冊), 這套叢書還有 《在非洲發現中國》,《反抗者魯迅》,《經與史》,《法律後面的故事》,《法的中國性》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