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漢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是一個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的教學科研實體。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它以團結務實的精神,突出的工作成績和在教學、科研、創作、演奏上所形成的鮮明特色,為國內同行所矚目。民樂系1987年開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學中,以理論研究、創作、演奏、教學實踐相結合,培養高水平的能演奏、能創作、能研究、能教學的“四能”人才,是該系研究生教學的一個特色。1964年,該系教師黃海懷在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比賽中獲獎,他所創作的二胡曲《賽馬》、移植改編的二胡曲《江河水》風靡海內外,成為二胡曲中經典性的曲目。1981年主辦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揚琴會議;1984年組成編鐘古樂團應召進京參加國慶35周年獻演;1985年民樂系作為獲得批准的武漢音樂學院首批專業之一併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該系承擔國家藝術科研重點項目《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湖北卷》和《中國武當山道教音樂》等書籍的主要收集、整理、編輯工作;1991年組成民樂三重奏團出訪澳大利亞講學和演出;1992年民樂系被武漢音樂學院列為首批兩個重點學科之一;1995年我院與四川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聯合主辦“‘95民樂新作交流會”;1997年該系4名教師作為“中華編鐘樂團”主要成員參加了“香港回歸慶典音樂會”演出活動;1997年底主辦“黃海懷二胡藝術研討會”;1999年以民樂系教師為主體組成、由國家文化部派出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聯合舉辦的“‘99巴黎?中國文化周”中國編鐘音樂會的演出。一系列的科研項目和重大學術活動,使該系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影響進一步擴大;1997年和2002年民樂系教師講授的《古箏專業課》、《編鐘古樂演奏課》先後被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高校優質課程”;2005年參加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中國文化周”演出;2006年民樂系被湖北省教育廳批准為“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與創新工程--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項目”;2007年中央電視台《風華國樂》欄目錄製了專場音樂會等;同年11月民樂系被武漢音樂學院推薦申報教育部設立的“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該系教師還曾先後在北京、香港和武漢為江澤民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專場演出,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高超的專業水準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民樂系教師曾應邀參加了一系列國際和國內重大學術實踐活動,先後出訪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新加坡、埃及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演出、講學。
機構設定
設有編鐘樂團和青年民族室內樂團,由一批集創作、演奏、教學與理論研究於一身的骨幹教師所組成。樂團為該系教學科研的展示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成為一個反映該系教學、科研、創作、演奏水平的視窗。近幾年來,在各種音樂會及重大學術活動中該團成員以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國內同行的廣泛好評。專業設定
設有二胡、琵琶、箏、揚琴、竹笛、笙、瑣吶7個專業,此外還設有高胡、板胡、中胡、柳琴、阮、古琴、簫、塤、鍵笙、管子、民族打擊樂等輔修專業和民樂合奏、重奏、民族器樂概論、廣東音樂與江南絲竹、編鐘古樂演奏、民族器樂創編等民樂基礎課程。領導介紹
黨總支副書記:鍾嵐系主任:譚軍
系副主任: 榮政
調研員:彭才田
教授:胡志平 譚軍 榮政
副教授: 別小霞 張志遠 周紅 謝麗麗 張志可 李甄
講師:周可奇 王運
助教:白丹 任靖 胡菁 劉文佳 楊瑾 田野
輔導員:李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