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創始人陳達冰先生創立鑽石藝術博物館旨在推動國內藝術發展、促進文化交流,與國內外藝術院校、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家、收藏家、批評家及文化學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已成功地舉辦了與英國、法國、南非等國的藝術交流與合作,其中為中南兩國藝術家分別在南非和中國多次舉辦畫展和學術交流, 備受國際讚譽。繼2010年5月8日鑽石藝術博物館館正式落戶武漢並成功舉辦了首次鑽石藝術收藏展後,相繼為多名中外藝術家成功舉辦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展覽,轟動江城。
鑽石藝術博物館注重每一處細節,追求精益求精。博物館整體裝修以木為基礎,大門是來自非洲的雞翅木,經過遙遠旅途運到中國福建進行打磨,最終到達武漢進行安裝。鑽石藝術博物館採用中國傳統的榫卯技術和雕花工藝結合西方經典的形式美純手工打造,每一個組件都是一塊12公分厚的獨板,細細打磨後綻放出明暗交錯的紋理,展示了投資人濃厚的非洲情結和開放透明的性格,兩扇木門重達1.2噸,厚重感顯示了博物館深厚的文化底蘊。鑽石博物館館牆面、頂面全由南非著名壁畫家,普倫先生繪製。圓弧廳的設計來至於鑽石博物館館臧文化,如蓮花造型。
藏品
推開雞翅木大門,光滑的觸感和厚重的力量就已經讓人暗暗吃驚。兩扇大門來自非洲紋理鮮明的頂級雞翅木,厚約12公分,重達1.2噸。採用中國傳統的榫卯和雕花工藝,結合西方形式美純手工打磨製作。中西結合又融入濃郁的非洲特色,與創始人陳達冰先生的人生經歷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鑽石藝術博物館秉持尊重與欣賞,保存與保護,推廣而受益,分享而繁榮的文化理念,收藏和展示藝術作品。館藏有藏傳佛教藝術,少數民族藝術,非洲部落藝術,珠寶藝術和當代藝術五大類。
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建築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藏有古今中外各類藝術品一千餘件。穹頂、牆面、地板、窗簾、甚至樓梯扶手和衛生間,館內每一處細節皆匠心獨運,精美絕倫。一層除了集中展示繪畫作品和雕塑等的大廳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展示西藏文物的藏經閣和藏寶閣。
唐卡,來自藏語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繪畫。製作複雜、用料考究,內容涵蓋西藏宗教、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各個方面。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宗教價值和收藏價值是珍貴的文物資料。
鑽石藝術博物館藏經閣里,就珍藏了13 幅不同年代和種類的唐卡。
除了這些,博物館內還藏有各類中外藝術品1000餘件,藏品源於中國、澳大利亞、法國、模里西斯、泰國、南非等。
館藏故事
武漢鑽石藝術博物館是武漢私家博物館之一,地址在漢口沿江大道怡景花園內。博物館主人陳達冰希望與武漢市民分享藝術.1989年,祖籍襄陽的陳達冰在漢口求學時,就夢想有一天能在武漢的繁華地段辦一家自己的博物館。之後,他加入南非籍,從事鑽石開採、藝術品投資等工作。如今,這一夢想實現了。
二樓展廳的中央,擺放著一個巨大的巴西花梨長桌,桌子取自一棵直徑1.6米的古老巴西花梨的中心部位,厚度0.13米,長達6.3米,滄桑的樹皮被完整地保留著,和那依稀可見的年輪共同見證它的歷史。
二樓圓弧廳按照巴黎羅浮宮的風格裝飾。這也是陳達冰喜歡的風格,他希望江城除了碼頭文化外,更多一些像法國塞納河畔的藝術氣息。
二樓里最為經典的,是兩張斑馬椅,由陳達冰親自設計。椅子的造型是典型的西式風格,雕花卻是粗放的非洲格調。斑馬皮是由從南非帶回的上等整張斑馬皮手工包制而成,座位是斑馬的尾部,前靠背是斑馬的上部,而它的頭卻在椅的後背。整個斑馬椅的前後連起來看栩栩如生,是國內唯一的一對斑馬椅。
國寶級“人皮唐卡”珍藏於此
除了101.19克拉的“藍寶王”外,博物館還有件國寶級藝術品——人皮唐卡,就掛在一樓牆上。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多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堪稱藏族的百科全書。唐卡多畫於布或紙上,畫法為白描及工筆重彩,而解放前的西藏處於農奴社會,也有在人皮上繪製唐卡的習俗。
館內珍藏的兩張是清代珍稀人皮唐卡,其中一張在一位高僧後背上繪製而成,另一張則是在少女身上繪製而成。兩張唐卡繪製精美,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人皮唐卡價值幾何?據介紹,現在傳世的人皮唐卡一般有殘缺,完整的很少,像保存如此完整的人皮唐卡,每張估價在150萬元左右。
交通
地址:武漢市蘆溝橋路特1號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公交線路:60路; 212路; 516路; 548路; 581路; 606路; 622路; 707路; 727路(盧溝橋路下),或乘坐輕軌至黃浦大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