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裡是老漢口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楚劇、熱乾麵、竹床陣、鴨脖子、商會交會的地方。這裡還是武漢市旅遊、觀光、購物、娛樂中心,與“上海市南京路”、“北京市王府井大街”齊名,商賈雲集,人流如織,交通便利的 “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商業街”。武漢工藝大樓亦被命名為這條街上的“示範商場”。
2013年12月被武漢市商務局和武漢商業總會聯合授予“武漢老字號”稱號。
歷史沿革
武漢工藝美術品歷史悠久,一向為手工業的重要門類,其產品多具有地方特色。清末民初,有不少工藝品在國內外的賽會、博覽會上獲獎。30年代初,武漢即有金銀飾品、木雕、玉雕、金石篆刻、象牙淺刻、漢繡、戲衣戲劇、喜花燈彩、花邊、地毯、民族樂器、銅響器、兒童玩具、雕花剪紙、郵票貼畫、美術廣告等16個自然行業,鋪坊多達千餘戶。其間戲衣、發網、盔帽、雕花等在國內同行中享有一定聲譽。但自抗日戰爭始,戰事連連,手工藝人破產歇業,改行流亡者甚眾。行業一落千丈,有的瀕臨人亡藝絕的境地。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工藝美術實行“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扶持手工藝失業人員生產自救,恢復傳統工藝品生產。為加強領導,1951年武漢市政府在武漢設中南區土特產展覽會工藝館,汪雲峰同志任工藝館館長,這就是武漢市手工藝產品陳列館(武漢工藝大樓)的前身。
1956年由市手工業聯社投資53萬元作為基建費,建築武漢工藝美術陳列館,此時更名為武漢市工藝美術服務部,又稱武漢市手工業產品陳列館。
1987年,武漢市工藝美術服務部(武漢市手工業產品陳列館)進行升級改造,由原來的4樓加層為6層樓,此時,企業更名為武漢工藝大樓,經營品種發展到20000餘種,年銷售額近億元。
武漢工藝大樓內設有裝飾品、雕刻、刺繡、喜花模型、鏡畫、玩具等六個櫃,在這裡集中了全國各地工藝美術品的精華:有北京的景泰藍,福建的漆器,汕頭的抽紗,四川的竹編和蘇、杭、湖南的刺繡等。雕刻櫃內有各種各樣的石雕、牙雕、玉雕、木雕和竹雕,都是形象逼真,手工精巧。武漢市本市的機繡、漢繡、刺繡、戲衣、蠟製品、石膏模型、絨花、剪花、地氈、百花雕刻廠的雕刻等手工藝品在這裡也都可以看到。本市老藝人的竹器淺刻、浮刻、郵票剪貼等精心作品也都在這裡陳列。為了讓全市人民能夠看到各地的手工藝品,工藝大樓在開館年的3月份就派人到全國各地收集,開館時已有四千多種各地的手工藝品。
武漢工藝大樓內,有兩排大圓柱,上面裝有精緻的壁燈,晚上當日光燈與壁燈全部開放時,映入眼帘的五色繽紛、艷麗奪目的手工藝品,顯得格外美麗。
武漢工藝大樓薈萃了我國傳統國粹以及當代優秀的工藝美術珍(藏)品。經歷60多年的發展,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武漢工藝大樓從開館伊始就肩負著接待外賓、海外僑胞;傳播國粹和民族精神的使命。發展到近代逐漸演變成為一個以經營工藝精品為主而蜚聲中外的現代化綜合性商業企業。
珍貴藏品
珍藏在武漢工藝大樓的象牙雕“巾幗九英雄”是湖北省多位藝術大師集體創作,它採用國畫構圖,吸取國畫山石皴法,運用圓雕和深浮雕相結合的傳統技藝使作品光彩奪目。
工藝大樓的珍貴牙雕藏品,在文革中工藝大樓的幹部職工用鮮血保存下來的文化遺產!
民間藝術舞台
武漢工藝大樓從誕生起,就是薈萃民間藝術的殿堂。60多年來,璀璨的地方民間藝術,通過武漢工藝大樓這個舞台,得到了傳承與發揚。
湖北省工藝大師潘正斌製作的龍船在武漢工藝大樓展銷
湖北省工藝大師蔣在譜剪紙作品在武漢工藝大樓展銷
民間老手工藝人面人湯·湯有益上世紀60年代初在武漢工藝美術陳列館(武漢工藝大樓)為中外觀眾表演
解放前,武漢手工業藝人在工作
湖北省工藝大師周天林國畫(黃山煙雲)在武漢工藝大樓展銷
1951年武漢中南區展覽會工藝館館長汪雲峰牙骨扇
地理位置
武漢工藝大樓交通便利,公交1、7、38、608、801、2路電車等到江漢路的公車皆可到達;乘坐輕軌、捷運、輪渡到江漢路站也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