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市志

《武岡市志》,2010年5月1日由方誌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精裝: 50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2387690
條形碼: 9787802387690
尺寸: 28.6 x 21.4 x 3.4 cm
重量: 1.6 Kg

內容簡介

《武岡市志(1994~2003)》內容簡介:武岡是一方寶地,位於湘西南部的雪峰山東麓,資水上游。境內三面環山,中部為連片溪谷平原,土壤種類多,適應性廣,土質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霜期短,地理環境非常適宜於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錳、鋅、油頁岩、金、硫鐵、磷、花崗石、石英、耐火材料等。莽莽雲山堪稱生物資源王國,共有野生植物218種、485屬、1168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有雲山伯樂、雲山白蘭、雲山青岡等25種;野生動物有170種。且武岡地處邵陽市西南五縣的中心,歷史上為“黔巫要衝”,戰略地位突出,歷來為兵家要地。
武岡歷史悠久,西漢文、景之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即已置縣,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遂為都梁侯國敬侯在此。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設都梁縣。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復為武岡縣。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升為武岡軍。元至正十四年(1277年)改為武岡路總管府。明清兩代先後為府、州。民國2年,廢州為武岡縣。1949年10月武岡解放後,仍為武岡縣。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地理
第一章 政區
第一節 區位建置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土壤氣候
第三節 氣象災害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水土礦產資源
第二節 動植物資源
第四章 城區、鄉鎮、街道辦事處
第一節 城區
第二節 鄉鎮
第三節 街道辦事處
第二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狀況
第一節 數量與分布
第二節 人口變動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四節 家庭狀況
第五節 姓氏淵源
第二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機構和隊伍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目標管理
第四節 技術服務與計生節育
第三篇 中共地方組織
第一章 黨員和黨的代表大會
第一節 黨員
第二節 黨的代表大會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市委會
第二節 市委工作機構
第三節 基層組織
第四節 市紀檢會
第三章 市委重大舉措
第一節 申報撤縣設市
第二節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確立招商引資建設項目
第四節 反腐倡廉
第五節 開展“三心三為”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
第四章 黨務工作
第一節 組織工作
第二節 宣傳工作
第三節 統戰工作
第四節 紀檢監察工作
第五節 其他黨務
第四篇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人民代表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代表構成
第二章 代表大會與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三章 職權行使
第一節 行使決定權和任免權
第二節 實行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
第三節 聯繫代表和指導鄉鎮人大工作
第五篇 人民政府
第一章 政府機構
第一節 市政府機構
第二節 基層政權
第二章 施政紀要
第一節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工業和民營企業
第二節 加強財源建設
第三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社會事業
第三章 政務綜合管理
第一節 人事管理
第二節 勞動管理
第三節 外事接待
第四節 宗教事務管理
第六篇 人民政協
第一章 政協委員會與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委員產生與構成
第二節 政協全體委員會議
第三節 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二章 主要活動
第一節 協商監督
第二節 調查視察
第三節 提案徵集督辦
第四節 其他活動
第七篇 民主黨派與民眾團體
第一章 民主黨派地方組織
第一節 中國民主促進會武岡市委員會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武岡市委員會
第三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武岡市委員會
第四節 中國民主同盟武岡市委員會
第五節 中國農工民主黨武岡市支部委員會
第二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總工會
第二節 青少年團體
第三節 婦聯
第四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五節 科協
第六節 僑聯
第七節 殘聯
第八節 其他民眾團體
第八篇 政法武裝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案件偵查
第二節 治安行政管理
第三節 戶政管理
第四節 交通管理
第五節 消防管理
第六節 出入境管理
第七節 預審看守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偵查和預防職務犯罪
第三節 其他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行政審判
第四節 林業審判
第五節 再審與案件執行
第六節 其他工作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
第二節 民事調解
第三節 律師事務與公證
第五章 武裝
第一節 兵役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節 國防教育與國防動員
第四節 “雙擁”共建
第九篇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章 經濟綜述
第一節 國民經濟發展狀況
第二節 經濟結構
第三節 經濟效益
第四節 居民生活
第二章 計畫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職能
第三節 計畫工作
第三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機構及管理許可權
第二節 物價演變
第三節 價格調控
第四節 物價監督
第五節 農產品成本調查
第六節 價格服務
第四章 統計
第一節 統計調查
第二節 統計服務
第三節 統計法制
第四節 專業培訓與信息化建設
第五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社會審計
第三節 內部審計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第二節 市場建設與市場管理
第三節 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第四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六節 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七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產品質量監督
第二節 計量管理
第三節 標準化管理
第四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第八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地籍管理
第二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三節 土地法規宣傳與監察
第四節 土地市場建設
第五節 土地規劃與耕地保護
第六節 礦產資源管理
第十篇 財稅金融
第十一篇 農業
第十二篇 工業鄉鎮 民營企業
第十三篇 交通 郵電
第十四篇 商貿 旅遊
第十五篇 城鄉建設 環境保護
第十六篇 教育 科技
第十七篇 文化
第十八篇 衛生 體育
第十九篇 社會保障
第二十篇 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