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話

武寧話

武寧話是贛語的一支,大致可分為四路語系和三種話語。四路語系是一、東路方言請系(包括箬溪、巾口、羅坪、瓜源等地),該地區接近永修縣,因而帶有一些永修話的尾音;二、北路方言語系(包括橫路大橋、路口、大洞、長榜等地),該地區毗鄰湖北,帶有湖北尾音;三、南路方言語系(包括石門、羅溪、清江、石渡等地)。靠近靖安、修水,其話語夾著修水和靖安的一些語音,清江、石渡又在某些話中和涅溪話相似四、西路方言語系(包括涅溪、船灘、東林、溫湯等地),船灘、東林靠近修水,這一帶的話同修水的三都略有相似理溪因鄰近清江.帶有少許清江話。

主要分布

武寧地處山區,交通阻塞,自然形成種體系,並產生出多種語言變體:大致可分為四路語系和三種話語。四路語系是一、東路方言請系(包括箬溪、巾口、羅坪、瓜源等地),該地區接近永修縣,因而帶有一些永修話的尾音;二、北路方言語系(包括橫路大橋、路口、大洞、長榜等地),該地區毗鄰湖北,帶有湖北尾音;三、南路方言語系(包括石門、羅溪、清江、石渡等地)。靠近靖安、修水,其話語夾著修水和靖安的一些語音,清江、石渡又在某些話中和涅溪話相似四、西路方言語系(包括涅溪、船灘、東林、溫湯等地),船灘、東林靠近修水,這一帶的話同修水的三都略有相似理溪因鄰近清江.帶有少許清江話。

語言特點

三種話語是:縣畔話(包括宋溪、黃段及縣城),它處於四路之中樞,可稱比較標準的武寧話。河南話(巾口、中璜、潭埠帶)和客嫁話(長侖、夏柳和嚴陽部分),是河南和粵閩人遷八該地帶來他們的家鄉話。由於遷入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不免在他們的家鄉話中摻八一些武寧話音而形成兩種有別於真正河南話和客嫁話的變體。浙江移民分散雜居,且遷入時
司只有十餘年,目前其話語無多大變化。

贛語概況

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也為中國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於江西中部和北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贛語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的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周邊等地區,約占江西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強。外省的贛語使用人口主要是歷史上由江西本土遷移出去或又再次遷往第三地的居民,今天主要居住於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區。統計下來贛語的分布總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在南方六大漢語中,分布地域最廣。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1年)的統計數據,贛語人口分布在江西的有3300萬、安徽500萬、湖北500萬、湖南1000萬、福建100萬,總計5400萬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