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商人

武安商人,這個群體,同晉商、徽商、蘇商一樣,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和廣泛影響的商幫。 明嘉靖《彰德府志》的記載道:“武安最多商賈,廂坊村墟罔不居貨。 武安商人興起於明中葉,活躍於乾隆、嘉慶年間。

武安商人,這個群體,同晉商、徽商、蘇商一樣,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和廣泛影響的商幫。他們縱橫天下,至少在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始終是中國商界一支讓人刮目相視的存在。

武安市在1949年以前的名字是:河南省彰德府武安縣。明嘉靖《彰德府志》的記載道:“武安最多商賈,廂坊村墟罔不居貨。”

關於“武安商人”的興起,歷史學家、鄭州大學教授王興亞在《明清河南集市廟會會館》一書中作了這樣的敘述:
武安商人興起於明中葉,活躍於乾隆、嘉慶年間。武安地處山區,土地貧瘠,與山西商人的形成大致相同。明清時期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為了謀生,紛紛從事商業經營。《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載:“武、涉皆並山作邑……武安最多商賈,廂坊村墟,罔不居貨。”開始是在本地區,每年春季推車而往,歲終推車而歸,從事流動經營,到了清代乾隆、嘉慶年間,逐漸由經營藥材擴大到藥材、綢布、和山綢的經營,由在本地區的經營擴大到遼寧、吉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安徽等地,並且活躍於各地的城鄉。隨著他們外出經營在經濟上實力的增長,以其經營的所在地逐漸形成了武安商業集團,以其經營所在地劃分,可分為河南幫、山東幫、關東幫、河北幫、蘇皖幫、山陝甘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