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758~815)

武元衡(758~815)

正文

唐代詩人。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 (783)登進士第。歷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正月,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封臨淮郡公,充劍南西川節度使。元和八年召還,復為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忌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刺客暗殺。
武元衡早年曾落第失意,所寫詩歌如《寒食下第》《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行路難》等,往往嗟病嘆貧,抒發牢騷不平之氣。後仕宦顯達,所寫詩歌,多屬官場酬贈之作,缺乏思想深度。少數作品如七律《送崔判官使太原》、《送張六諫議歸朝》、《酬嚴司空荊南見寄》等,感情深厚,辭氣挺拔,對同僚於推挹褒獎之際時以國事、德行相勖勉,與一般應酬之作有所不同。《又玄集》、《唐詩鼓吹》等唐詩選本多選其詩。尤其是《酬嚴司空荊南見寄》,胡應麟以為是“中唐妙唱”(《詩藪·內編卷五》)。他出鎮巴蜀時所作的詩歌,如七絕《題嘉陵驛》《夏夜餞裴行軍赴朝命》,五律《夕次潘山下》,五絕《途中即事》等,或抒寫報國豪情,或寄託羈旅行役之思,都真切感人。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
張為《詩人主客圖》把武元衡奉為“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但其五言近體雖極工巧,而渾厚不足,所以傳誦之作反而較少。
原有《武元衡集》10卷。今存《臨淮詩集》2卷,收於《唐詩百名家全集》中。《全唐詩》錄其詩2卷。《全唐文》錄其文10篇。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配圖

武元衡(758~815)武元衡(758~815)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