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此岸天堂:菲茨傑拉德文萃》:張愛玲最為欣賞,村上春樹的至誠推薦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菲茨傑拉德 譯者:陸薇 張曉紅
菲茨傑拉德,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福克納等比肩的文學大師。
菲茨傑拉德的作品命名了美國的一個時代,他是“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菲茨傑拉德是張愛玲最推崇的美國作家,是村上春樹的文學偶像和精神導師。
陸薇,世界文學專業文學博士,現任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文學理論、華裔美國文學和文化研究,出版有獨譯或合譯作品《骨》《春夢之結》《穩如蜂鳥》《追蹤艾米》等。
張曉紅,荷蘭萊頓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出版有獨譯或合譯作品《千萬別娶大腳女人》《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的小傳》《達爾文的夢幻池塘》等。
圖書目錄
菲茨傑拉德:一個時代的桂冠詩人和代言人
第一部 浪漫的個人主義者
第一章 碧阿特麗絲之子阿默瑞
阿默瑞的一吻
年輕的個人主義者素描
年輕的個人主義者的準則
為偉大的歷險做準備
個人主義者失敗了
好心的教授所做之事
美妙姑娘的小插曲
總的來說還算英雄
老油條的人生哲學
第二章 塔尖與滴水嘴
一個潮濕、有象徵意義的插曲
歷史時刻
“哈哈-霍特恩斯”
“親吻”
素描
伊莎貝拉
森林中的少女
狂歡節
弧光燈之下
向前沖!
第三章 個人主義者的所思所想
超人變得漫不經心了
後果
經濟問題
“有個性的人”一詞的首次出現
魔鬼
小巷中
獨坐窗前
第四章
自戀的美少年沉默了
阿默瑞寫詩
鎮靜依然
克拉拉
聖西西利亞
阿默瑞的憎惡
諸事的終結
插曲1915年5月~1919年2月
深夜登船
第二部 成長的歷程
第一章 初次登場
幾小時後
命運
一段小插曲
痛苦的甜蜜
水上插曲
五星期之後
第二章 恢復期的試驗
酗酒如故
辭職糾紛
短暫的間歇
氣溫正常
心靈的騷動
批評家湯姆
回首往事
另一個結局
第三章 青春的嘲弄
9月
告別夏天
幾年後埃莉諾寄給阿默瑞的一首詩
阿默瑞寄給埃莉諾的一首題為《夏日風暴》的詩
第四章 高傲的犧牲
精神支柱的倒塌
第五章 個人主義者長大成人
頹廢的時刻
仍在清除思想的雜草
達西主教
突眼的大個子
阿默瑞杜撰了一個新詞
更迅猛的發展
小個子發表自己的高見
“走出烈火,走出小屋”
譯後記
附錄張愛玲和村上春樹評菲茨傑拉德
文摘
碧阿特麗絲之子阿默瑞
阿默瑞·布萊恩繼承了他母親的一切。他身上只有一小部分潛在的特徵是他獨有的,而恰恰正是這些特徵才使他出類拔萃,不同凡響。他的父親是個無所事事而又不善言辭的人,他對拜倫的詩情有獨鍾,平時閒來無事,就愛枕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打盹兒。三十歲時,他的兩個在芝加哥當股票經紀人的有錢的哥哥不幸去逝,他繼承了遺產。從此他發了跡,開始飄飄然地覺得這世界就是他的了。他去了巴港,在那裡遇到了碧阿特麗絲·奧哈拉。結果,史蒂芬·布萊恩遺傳給了兒子阿默瑞兩樣東西:一是他那不足六英尺的身材,二是遇事總愛往後縮的性格。許多年裡,他在家庭生活中都只扮演著一個陪襯人的角色。他那毫不出眾的身材、毫無生氣的灰發和毫無特色的面孔,注定了他只能扮演這樣的角色。他整天從事的就是“照顧妻子”這一項工作,但與此同時,他卻始終因無法理解妻子而煩惱不已。
可碧阿特麗絲是怎樣的一位女性啊!她早年在她父親威斯康辛州日內瓦湖城的別墅前及羅馬的聖心大教堂前照過許多照片。從這些照片上就可以看出,她身上所帶有的是一種受過上等教育才具有的氣質。這是那種富家千金特有的氣質。它不僅表現在她那嬌好精緻的容貌上,更表現在她那恰到好處、簡單卻頗具品味的穿戴上。她受到的教育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青少年時代她耳濡目染的文藝復興的輝煌,對羅馬教皇家族的各種最新傳聞她能如數家珍。作為一個美國富豪的千金小姐,她還熟知維多利亞紅衣主教(1)和瑪格麗特女王②以及更加隱秘而有地位的人士的內幕詳情。而這對於普通人來說,即便聽說過這些名字也是需要有很高水準的。在英國,她學會了喜愛威士忌和蘇打水而討厭葡萄酒。有一年冬天在維也納她還學會了說話時話中有話。
後記
有人說,若想真正了解一個時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讀一本描寫那個時代的小說,而我們的感受則是譯一本這樣的書要比讀它體會深刻得多。這就是我們在譯完《此岸天堂》——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這本被評論界稱為1920年代“大學生紀念剪貼簿”的作品時的心情。
應該說,中國讀者對“迷惘的一代”和“爵士樂時代”這樣的名詞並不陌生,從同期的其他作家,如海明威、伊茲拉·龐德和約翰·多斯·帕索斯等人的作品中已有所了解,從菲茨傑拉德的其他作品,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也有所了解。然而,《此岸天堂》所呈現給讀者的是那個時代青年所特有的情緒,特別是1920年代在普林斯頓這樣的知名學府中受過高等教育、又參加過戰爭的美國青年的高雅情趣,幻滅之後憤世疾俗的絕望心理,與他們對人生和社會的重新認識。
透過《此岸天堂》這部小說,讀者不僅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及所思所想,而且也能欣賞到菲茨傑拉德二十四歲時在軍營中寫下的這部成名處女作的過人之處。他文筆優美,比喻生動,是寫人、寫景、營造氣氛的行家,也是駕馭語言的高手。由於作品帶有強烈的自傳性,他筆袴下的普林斯頓校園生活、上層社會各種俱樂部成員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有紈子弟們矯揉造作的談情說愛等場面都躍然紙上,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可以說對於了解那個時代的生活,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
要特別提及的是,在翻譯這本小說的過程中,我們的朋友、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今北京語言大學)英語系任教的美籍專家Roger·Sorrentino先生。以一位英美文學專家和親身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老人的身份,在許多細節上給予了我們不可或缺的幫助。他的熱情與耐心令我們十分感動。我們在此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與感謝。同時,我們也向支持我們工作的家人表示深深的謝意。
我們在1997年12月就完成了《此岸天堂》的翻譯。據我們當時所知,這是該書首次譯為中文。但由於原出版社的失信,遲至今年這部譯作才得以改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為此,我們要感謝出版和傳播世界優秀作品的東方出版社,感謝崔人元編審認真負責的工作和增加了許多精彩注釋。
序言
美國大作家菲茨傑拉德,是近年來隨著其《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等作品的中譯本的傳播,才漸為中國廣大讀者知悉的。然而,相對於菲茨傑拉德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中國對菲茨傑拉德的翻譯和評論工作可說是遠遠不夠。因此,《菲茨傑拉德文萃》的出版,就有著重要的意義。
菲茨傑拉德的一生及其創作,同追求時尚的美國東海岸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出生於家境不佳的小商人家庭,上學讀書全仰仗親友們的資助。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以後,他積極參加學校的戲劇團體活動,並同當時著名的詩人畢肖普以及文學評論家威爾遜過從甚密。他這時已經如醉如痴地愛上了文學,他曾對文學評論家威爾遜說過:“我要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你呢?”他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真的成了一名聲名赫赫的大作家,偕同美貌的金髮女郎,出沒於燈紅酒綠的場所,過著終日紙醉金迷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打破了菲茨傑拉德的美妙幻想。人生價值的喪失,前途理想的渺茫,都給了他沉重的精神打擊,致使他對中產階級的精神價值發生了懷疑,終日迷惘、躑躅在“荒原”上。但他仍未失去當一名作家的信心和決心,他有足夠的生活準備和技巧準備的,其中包括生活積累和技巧訓練。在戰時的軍隊訓練營里,步兵少尉菲茨傑拉德以驚人的毅力奮筆疾書,寫下了處女作《此岸天堂》。
《此岸天堂》使菲茨傑拉德一舉成名,其重大意義和成就,“證明了菲茨傑拉德有他自己的才能,如流利而富於形象性的敘事風格、喜劇感和天生善於捕捉他人對話語言的聽覺本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