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淺灘

正常淺灘

正常淺灘又稱平灘,是指平原河流上兩岸邊灘較高,上下深槽互不交錯的淺灘。其鞍凹寬而深,水流較平順,河床較穩定。常出現在河槽較窄的順直河段和曲率半徑較大的彎曲型河段,以及兩個反向彎道間的過渡段長度和寬深比適宜的河段上,一般不妨礙航行。

簡介

正常淺灘又稱平灘,是指平原河流上兩岸邊灘較高,上下深槽互不交錯的淺灘。其鞍凹寬而深,水流較平順,河床較穩定。常出現在河槽較窄的順直河段和曲率半徑較大的彎曲型河段,以及兩個反向彎道間的過渡段長度和寬深比適宜的河段上,一般不妨礙航行。但在彎曲河段,凹岸被水流沖刷崩塌後退,彎道可能過度彎曲,使淺灘惡化。整治時可在彎道的凹岸修建護岸建築物,如護坡或短丁壩等,以保持河道良好的平面形態,防止淺灘變壞 。

沖積性淺灘

平原河流多為沖積性河流,河床具有可動邊界及非恆定的來水來沙條件,河道的平面、斷面形態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河段的平衡和穩定是相對於一定時間而言的。沖積性河流中各類灘險礙航特點主要是淺。各類灘險的灘性分析主要是查明成灘原因及其相應的水沙條件和河床邊界狀況,通過河床演變分析方法來探索灘險的性質和形成具體原因 。

河床演變分析

河床演變分析注重以下幾方面問題。

(1)河床變化和河流水沙條件、動力要素以及河床組成,邊界條件相結合分析。河床形態隨來水來沙河床組成等條件變化不斷進行調整。考慮了這些條件,就比較容易揭示河道和淺灘沖淤形態變化及動力要素之間內在聯繫。

(2)河道、淺灘的歷史變化和近期變化相結合。歷史變化分析可以幫助人們對河段變化趨勢、變化速度及其條件(如特殊水文年)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近期變化分析中,注意區分年際變化和年內變化的性質,結合水沙條件、河道動力條件變化,河道、淺灘形態,河床組成,可以探索年際變化和年內變化規律,也可預見這些變化對現在及未來航道穩定性的影響。

(3)巨觀變化和局部變化相結合。河道是由若干河段組成,一般情況下,各相鄰河段之間都是互相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分析時充分注意上游相鄰河段變化趨勢及其對該研究河段的影響,同時也應注意該河段對下遊河段可能產生的影響。實踐表明,即使下遊河段為非工程段也應分析研究該河段在工程實施後對下遊河段可能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在河勢不甚穩定的河段,這樣分析更為必要。在灘與灘相連的航道整治工程中,應以灘群所在河段為整體進行綜合分析。分灘航道的規劃與整治要服從灘群河段總體河勢要求,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和相鄰各灘之間相互連線與影響,使河床變化、灘性分析和整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由此可見,灘險成因,灘性分析是航道整治工程技術中的重要內容 。

長江黑沙洲水道正常淺灘

黑沙洲水道位於長江下游,上起板子磯,下至高安圩,平面形態為典型的鵝頭型分汊河型,江中的黑沙洲、天然洲將河道分成南、中、北三個水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航道一直穩定在南水道。

黑沙洲河段位於長江中下游段,主要造床動力為上游徑流,年際間徑流量變幅較大,上游來水來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淺灘段位於南水道,具有匯流段淺灘特徵又具有交錯淺灘的特徵。由於該段內既有汊道分流,又存在江心灘漫灘水流,水流、泥沙運動特徵和河床變化十分複雜。

長江黑沙洲水道正常淺灘大致存於1959年-1997年,本階段南水道淺灘位於巴毛山至新港鎮段,屬正常淺灘。淺灘上深槽在巴毛山以上緊貼右岸,在巴毛山以下偏中;下深槽居右岸,位於新港鎮附近。九十年代前,巴毛山以下存在一個小邊灘,灘尾外挑伸入江中,小邊灘左側及尾部為淺灘所在位置,航行基面下4m線距右岸400m左右。

1995年前,淺灘航道條件差,有的年份枯季淤積相當嚴重,其中5m線沒有通的年份有近10來年,6m線沒有通的年份有20多年。1995年後,由於南水道分流增大,並且河岸保持相對穩定,汊道主要表現為縱向沖刷,使淺灘航道條件好轉。當時主泓偏右,河道形態單一微彎,6m線貫通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