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戰爭天堂

《歡迎來到戰爭天堂》又名《戰爭彌撒曲》,是出目昌伸導演的戰爭影片。

影片簡介

歡迎來到戰爭天堂 歡迎來到戰爭天堂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德島的板東俘虜收容所所長-松江豐壽(松平健飾),不顧上層人仕反對,寬容對待德國俘虜兵,尊重俘虜們的人權。在戰爭結束後,德國戰俘懷著感謝之意為松江所長以及當地居民演奏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這也是該曲首次在日本演奏,傳為一段佳話。

劇情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攻占了德國在遠東的根據地,中國的山東的青島,這也使青島成為一戰中唯一的亞洲戰場,青島的五千守軍在日英聯合軍三萬人的圍攻下大敗,四千七百人被俘被帶到了日本。

由於日本各地都有人死在這場戰鬥之中,日本人本想以復仇的方式將這些戰俘處死,但是畏於國際法的束縛,只得將他們關到位於日本各地的十二個收容所之中。一年之後,為了方便管而,這將收容所合併成了六個。在這些收容...

幕後花絮

電影裡面大部演德國士兵的演員不是德國人,而是匈牙利人、俄國人、挪威人、瑞士人、美國人、英國人和加拿大人。這些人大多是在日本關西地區大學的留學生,特別是大阪地區的留學生。儘管如些,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日爾曼人,但是在片中德語喊話用的小舌聲與鼻聲卻只有德國人才能發的準確,因而在片中,這些人中只有德語足夠好的,才有講台詞的機會。

這部電影的外景在日本嗚門地區,德島地區。內景則在東映太秦電影村與京都拍攝。

影片評價

難以相信的人道:《戰爭彌撒曲》

當國人們想起日人的時候,腦中立刻會浮現出一副猙獰的面孔,或是在南京城內舉起屠刀砍殺無辜平民的屠夫,或是七三一部隊中進行活體解剖的魔鬼。日軍的形象很難讓人們與慈悲或是人道結合於一起,但《戰爭彌撒曲》這部影片卻的的確確的講述了一個日軍用人道的方式對待戰俘的故事。

電影采材於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一戰中,日本德島板東收容所所長——松江豐壽,因有戰俘經歷,不顧陸軍上層反對,寬待德國戰俘。松江所長尊重戰俘的人權,將他們平等對待,最後在戰爭結束後,戰俘們為了表示對松江所長也當地人民的感激之情,特意為他們演奏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最後這段歷史傳為了兩國人民友誼的佳話。

如果以中國人的視角來看待這部電影,我們確實可以將這部電影譏諷為日本人對日軍道德與人道的標榜,但考慮到松江所長的身份,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卻會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

松江豐壽的父親原是會津藩的藩士,並且影片中也不斷強調松江的這個出身,這個就是導演為整部影片中,對松江尊重戰俘的原因,做的最好的詮釋。在明治維新之初,因維新政府對了快速清除在日本東北部的幕府勢力,而對保幕絕心最為堅絕的會津藩發動了總攻,會津藩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抱著必死的決心與薩長二藩的軍隊奮戰到底,由於武器與訓練的緣故,會津藩陷落,維新政府為了用嚴懲的方式來來警告其餘保幕勢力,而將會津的武士流放到無法進行耕種的高寒地區。會津武士在那裡常常要靠吃樹根樹皮渡日,維新政府不但對他們的飢苦視而不見,更是派專門的人員來監視這些武士的一舉一動。在這種屈辱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松江豐壽,看到同樣為國奮鬥的被俘人員時,同命相聯的羈絆讓他們彼此之間產生了共嗚。

雖然管理戰俘方面松江想盡辦法使用人道,但從繼承了維新政府殘暴思想的軍部卻對松江處處責難,並且將其經費削減了一半,但這些困難並沒有動搖松江那份對戰俘們的人道之心,他動用自己的積蓄買片山林,讓戰俘們從山上砍柴來籌集每戰俘營的開支,最終戰俘們為松江這件誠意而打動。雖然日本政府在戰後馬後炮似的給松江一份榮譽,但隨著松江這些人的逝去,這些人道精神也並沒有成為日軍的傳統,這些確實讓我們深思。讓我們去反思那些用暴力建立起來的一切,雖然在某些時候會出現一些和平因子,但最終暴力仍會成為主流。這可能就是導演與編劇在以此處,平靜的在所思從明治起,用暴力建立起來的軍國政府,最後為本國及至整個亞洲造成災難的根源。

這部影片中,許多地方中確有些嚴重的不足,有一些為了藝術而藝術的成分。最典型的就是結尾時那段卡拉揚大師指揮的《歡樂頌》,這段音樂過於完美,雖然震撼,卻難以與觀眾產生共鳴,其原因正是出來這種完美之上,一個沒有經過過多訓練,缺少樂器的音樂會怎么有可能演奏出如此之妙的音樂。並且這裡關於德國士兵們的心理描寫過度簡單,那個一直想逃跑的士兵庫爾特是怎么從對日本人的厭惡之中轉變的,也沒有交待清楚。雖然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但仍然難以掩蓋這部電影人性上的光輝。

可能是出目伸昌是情色電影導演出身緣故,善於通過故事來抓住觀眾的內心,但他並沒有用這部電影說服觀眾,相信日軍是“仁道之師”。正是這種對故事適當的把握,使得這個電影增加了許多讓人超出影片之外的反思,雖然裡面關於對德國人道的方面顯得有些作做,但只要不用有色眼鏡觀這部電影,仍可從中感受到導演對戰爭與人道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