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潭

在蕭山縣歡潭鄉歡潭村口,此處東臨紹興,南接諸暨,三面環山,風景秀麗。《山陰縣誌》、《歡潭田氏家譜》載:“南宋時岳飛率兵抗金過此,笑飲潭水,當地百姓為紀念此事,將泉池用石砌成七角潭,取名‘歡潭’。距潭2里,有因牛皋駐兵而名的牛皋嶺。”歡潭深4尺,直徑1丈,為七角形,潭水清澈,味甘,四季不涸不溢,水溫在攝氏17度。潭旁石欄上刻有“宋岳武穆行軍經此,飲潭水而歡”字樣。

歡潭

人傑地靈

歡潭村是歡潭鄉人民政府所在地,鄉中國小衛生院信用社、供銷站、廣播電視站、郵電所、文化站、汽車站等鄉級機構均設在村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英才輩出

歡潭村,198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1990年村婦代會獲蕭山市市級婦代會稱號。1991年被評為蕭山市農業戰線先進集體。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有35人,60歲至70歲的人數更多,老齡工作任務很重。1992年村老人協會被評為蕭山市開拓老年事業先進集體。
歡潭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著名的人物有:
田曾塏(1897~1977),字澤民,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文學系,先後任教於福建警官學校、福建農學院。1945年赴台灣。60年代任台灣大學教授,創建鳥學系,同時任台灣博物館研究員,系英國皇家鳥類學會會員,曾任世界鳥學雜誌台灣主編。
田曾基(1904~1979),1934年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上海吳淞衛生所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參加中國紅十字會,擔任33醫療隊中隊長兼351區隊隊長。1938年,帶領紅十字會67醫療中隊攜藥品器械參加新四軍,以自己精湛的醫術治癒了不少傷病員。皖南事變後,以紅十字會成員身份,掩護、營救共產黨人。抗日戰爭勝利不久返回蕭山。行醫於歡潭一帶。1950年後,歷任華東軍區高級幹部療養院、華東軍區第一幹部療養院、解放軍第31療養院醫生。1958年調南京農學院醫務室。

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各業俱興
歡潭村三面環山,全村山林面積9493畝,耕地1904畝,人均有山林3.5畝,耕地近8分。"七五"期間,全村每年糧食總產量平均165萬公斤以上,投售給國家的商品糧每年超過15萬公斤,素有"山上是銀行,田裡是糧倉"之稱。
1992年底,全村有杉木基地600多畝,用材林基地5000畝,毛竹基地2500畝,有茶園386畝,桑園180畝,其它果木等經濟林150畝。已建立起木材、毛竹茶葉蠶繭等4個商品基地,水果生產成為村民新的大宗收入來源。1981年落實山林承包責任制後,全村還保留5000多畝集體統管山,建有林場,是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村林場獲全國鄉村林場質量管理獎。1992年林場經營面積6216畝,林木總蓄積量5.5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279萬株,收入達206.38萬元,比1991年增長17.8%。茶葉生產逐步向高檔精緻的"龍井"茶發展。現生產的"大岩綠峰"茶,1983年被評為浙江省一類名茶,1991年在浙江省名茶評比會上又被評為優質名茶。此外,還開展養豬、養魚等多種經營。
歡潭村蘊藏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從海拔451米的大岩山到村莊四周,挖地一二米深,一般就會有泉水溢冒。1988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杭州大學地理系對村區礦泉水的水文地質特徵進行考察,評價很高。
1973年以後開始發展工業,至今已有村辦聯戶企業19家,主要門類有機械五金、竹木加工、針織服裝、塑膠造紙等。1992年工業產值849萬元,利潤25萬多元。村辦造紙廠是村區最大的一家企業,有固定資產60萬元(其中1992年新增50萬元),創產值330萬元,利潤15萬元。
歡潭村在民國時期就辦有公立中心學堂和私立民心學堂。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後,村黨支部、村委會十分重視教育、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近幾年來,每年投入2萬多元用於教育衛生事業。現有3個幼兒班,每年有100多名幼兒入托,入園率達85%以上。1987年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村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升入高中、中專的占國中畢業生數的40%以上。鄉辦國中、中心國小都設在村區。1992年,鄉辦中心國小有9個班,教師21人,學生379人,鄉辦國中設6個班,有教師19人,學生327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