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團

歡喜團

歡喜團又名“麻元宵”或“麻雞蛋”。這種點心色澤金黃,渾圓膨鬆,外皮焦酥,內里韌軟,芝麻粘裹均勻,吃來甜香爽口。

基本信息

食品簡介

歡喜團歡喜團

漢族年節食品。流行於江淮一帶。取歡歡喜喜,團團圓圓之意。春節食用,亦用以饋贈。

“歡喜團”又名“麻元宵”或“麻雞蛋”。這種點心色澤金黃,渾圓膨鬆,外皮焦酥,內里韌軟,芝麻粘裹均勻,吃起來甜香爽口。

歡喜團分包餡與不包餡兩種。包餡的習慣多種“麻雞蛋”。

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製作方法

歡喜團歡喜團

原料:糯(江)米1公斤。
輔料:紅糖300克、芝麻150克、麵粉80克、糖精少許、麻油2公斤(實耗250克)
做法:
1.將糯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1天,磨成細漿,吊乾成團。
2.再將吊乾的粉團捻碎搓成粉狀,加進紅糖、糖精、麵粉混合均勻,加水擦勻搓透,餳待用。
3.將漿團揉成條形,揪小劑60個(每個約重35克),搓成圓形,投在芝麻盆里滾滿芝麻。
4.麻油入鍋,燒至七成熟時,將生坯入油鍋氽炸。這時可用鍋鏟推散開,待麻團稍漂浮時,可取鐵撈箕(笊籬)一把,將團在鍋邊上輕輕按壓,這樣可幫助團膨起,壓力可逐步加大,團可因此充分膨脹起來;但壓力不能過猛過大,否則將團按破,也炸不起來。一般炸至團外皮微硬,色呈褐紅時起鍋。

名字來源

“歡喜團”取意歡喜吉祥,所以很受歡迎。《金陵物產風土誌》云:“歲津雲暮,宜備米候糧。取糯米雜沙乾炒之,去其沙,曰炒米。蒸而乾之,和以飴糖,掬之使圓,曰歡喜團。”


特點

“歡喜團”呈白色,比桌球略大,是老南京人過年時特別喜愛的食物。個個滾圓潔白,每個再用洋紅點上一點紅色,更顯出喜氣洋洋。


吃法

“歡喜團”一般需用開水泡著吃,用小碗泡上兩個或四個“歡喜團”還可以加些,拜年的客人總是用小湯匙一匙兩匙地吃著,其實歡喜團也沒有什麼好吃,不過由於它又“甜”又“發”,圖個順當、吉利而已。如果帶小孩來拜年,臨走時,這家主人也會用紅封套裝上四個或六個“歡喜團”給小孩帶回去,歡歡喜喜過一個好年。


營養及功效

營養

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還有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等營養成分;芝麻中的亞油酸有調節膽固醇的作用。

功效

補血明目、飲食健康、祛風潤腸、生津通乳、益肝養發。
治療身體虛弱、頭暈耳鳴、高血壓、高血脂、咳嗽。


地方傳說

武漢

清末荊州城內有陶姓一家,在戰亂中走散,歷盡苦難,終於又合家團聚了。陶姓老人慶幸一家人沒有喪生戰亂,找出所存的糯米,經淘洗、磨漿、瀝乾後,摻入適量麵粉和紅糖,搓為小團,再蘸滿芝麻,炸製成熟。沒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樂。為了紀念團圓,就此稱之為“歡喜團”。陶家也以善制“歡喜團”而出了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