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楊107號

歐美楊107號

歐美楊107號是中國林科院林研所承擔的國家"七五"科技成果"國外楊樹引種及區域化試驗"中重點推出的新品種,是從17個國家引進的331個無性系中選出的6個新品種之一,又名"美麗天使"楊。

樹種介紹

歐美楊107號 歐美楊107號

歐美楊107是由中國林科院張綺紋研究員等人從我國1984年引自義大利的“美洲黑楊×歐洲黑楊”無性系中選育而成。該品種曾獲得能源部1991年科技進步三等獎。適合我國淮河、黃河流域及遼河流域以南地區種植,也適合西北地區種植。其材性良好,桿型優美,樹冠窄,側枝細,葉滿冠,抗病蟲,抗風折。木材基本密度為0.322g/cm3,纖維長度為1044.4mm,1%NaOH抽取物為16.64g。胸徑年均增長量2.5—6.0cm,年樹高增長量2.0—5.0m,3—4年間伐可作紙漿材及民用材,7—8年主伐可成為桿莖材。育苗每畝3000—3500株,造林每畝110株,間伐後每畝出材55株。

科研獲獎

1991年能源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等項殊榮。經近十年的苗期、無性系對比林測試和

區域化試驗,歐美楊107號表現良好,適合我國黃淮流域、海河流域及遼

河以南流域廣泛栽植,並在新疆、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重慶等地亦有引種,即將成為我國北方包括西

北地區防護林帶、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

優良特性

◇ 優質:材質好,其纖維長度和木材密度均優於普通楊樹;乾型美,樹冠窄,側枝細,葉滿冠,御風

能力強;抗病蟲,比I—214楊抗肩星天牛的能力強。

◇ 速生:胸徑年均生長量3.5-4.0CM,樹高年均生長量3.2-4.0CM,3-4年間伐可作紙漿材及中小徑民

用材,7-8年主伐可作為乾徑材。

◇ 豐產:每畝可育苗3000—3500株;造林每畝可達110株間伐後每畝55株計算,蓄積量可達18.76立方

米。

◇ 無性繁殖能力強:歐美楊107號屬黑楊派歐美楊雜交品種,其扦插育苗技術相對簡單,繁殖容易,

育苗及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

美楊107原產義大利,系美洲黑楊和歐洲黑楊的雜交種,是我國北方包括西部地區防護林、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長期以來楊樹新品種適應性和抗逆性變差,易發生病蟲害,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雖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環境污染嚴重。微生物殺蟲劑雖然能克服化學農藥的缺點,但見效慢,殺蟲譜窄,受環境條件影響大,因而限制其廣泛套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和成熟起來的植物基因工程學為林木防治病蟲害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安全有效,可降低投資和減少環境污染。1987年首次報導了轉抗蟲基因植物,1993年,我國獲得一批轉Bt Cry lAc基因的歐洲黑楊,其對舞毒蛾和楊尺蠖毒殺死亡率可達80%~90%,其它楊樹抗蟲基因轉化也取得了較大進展。2000年,又報導了轉雙抗蟲基因,即Bt毒蛋白基因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劑基因(Bt Cry lAc和API-A)的741楊,能很好的毒殺楊扇舟蛾、美國白蛾等多種鱗翅目食葉害蟲。抗蟲基因在楊樹生活周期中存在並發揮其抗蟲功能,克服了農藥危害的缺點,因此楊樹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具有廣闊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2結果與分析

2.1歐美楊107葉片再生體系的建立

從表2可看出,培養基B葉片分化程度最好,再生不定芽的頻率高達100%,不定芽數量最多。其它幾組配比雖也有不定芽的產生,但芽小量少。由圖2可看出,培養基B.MS+6-BA 0.5 mg/L+IAA 0.15 mg/I。為適合用於葉片轉化的培養基。

2.2歐美楊107轉基因植株的鑑定

2.2.1抗卡那黴素轉化植株的篩選對轉化植株107楊編號,然後放人到含卡那黴素50 mg/L的生根培養基中,觀察植株生根全過程。由表3可看出,對照未轉基因107楊在含50 mg/L卡那黴素的生根培養基中不能生根,生根率為0%,轉化的植株即使在含有50 mg/L卡那黴素生根培養基中其生根率也能達到75%以上,甚至100%,可以初步斷定基因的轉化成功與否。

2.2.2歐美楊107轉化再生植株的PCR檢測提取轉化再生植株不同株系和未轉化107楊基因組DNA,以質粒pBtiA作陽性對照,以未轉基因107楊作為陰性對照,進行PCR擴增。2個電泳圖(圖3、4)可以看出,轉化植株的DNA經過PCR擴增分別擴增出與質粒DNA相同的749、495 bp的目的片段,證明轉化植株的DNA中含有與農桿菌相同的基因片段,可以初步證明目的基因已經整合到歐美楊107的基因組中。

2.2.3轉基因株系對美國白蛾幼蟲的致死效果用不同系號葉片飼養美國白蛾5d,由表4可知,不同系號轉基因107楊對美國白蛾有明顯的致死效果,PB4和PP5號效果不好,沒有死亡,但其它號系均有很好的效果。由圖5可看出,當飼蟲試驗3d時,對照植株飼蟲健壯無死亡情況,且取食麵積增大,而轉基因植株飼蟲大部分死亡、拒食。由此可以證明,抗蟲基因已經轉入了株系中,並得到較好的表達。

3結論與討論

在植物基因轉化中再生系統應具有較高的再生頻率,並且芽數量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具有高頻轉化的可能性。試驗中發現當分化培養基中6-BA的濃度太高時分化速率較快,但苗生長細弱,可通過適當降低其濃度,使其分化速率下降,從而提高葉片的生長強度,以便於試驗侵染時使用。通過該試驗建立了歐美楊107的分化培養基的最佳化體系,結果表明,歐美楊107的適宜分化培養基為MS+6-BA O.5 mg/L+IAA 0.15 mg/L。

經過基因轉化再生的嫩莖植株,由於雙抗蟲基因的插入,同時也將新黴素磷酸轉移酶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囚組中,從而表現出對卡那黴素的抗性。通過轉化株系在添加50 mg/L。卡那黴素的培養基的生根狀況,即可初步斷定基因的轉化成功與否。若轉化再生植株移至生根培養基中並不生根,逐漸葉片變黃,這種植株作為假陽性個體將在以後的生長中逐漸被淘汰。經過對歐美楊107進行PCR檢測,其中有7株呈陽性,證實已經將抗蟲基因轉入了歐美楊107中。對其中6個系號進行蟲試,效果比較明顯,其中PB4和PB5號幾乎沒有抗蟲性,其它系號效果很好,其中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