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

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

《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里克·沃爾夫,出生於維也納,主要興趣點是人類學中的巨觀研究和歷史解釋。

編輯推薦

本書選取1400年這個時間作為究的參照點在那結點上,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歐洲作為一種新變化趨勢的心力量迅速崛起,歐洲大陸以外的其他不同來源的社會組和族群逐被捲入到這個全球性聯結的整體中。作者秉承了馬克思關於生產方式和勞動價值學說的基本觀念,以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在各大洲之間擴展為核心,考察了不同文化、政治和社會環境的人群對這一巨大變化所做出的回應。

內容簡介

歐洲人所開創的新經濟體制──資本主義,在近三百年的發展後,現今已成為全球性的唯一經濟體制。對於這樣一個長程、而又擴及全球的歷史過程,一般專業史家均不敢輕易嘗試處理這樣宏廣深邃的歷史課題,但沃爾夫這本《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卻在這方面取得了極為出色的成就。

本書雖然是在處理近代資本主義發展與擴張的歷史過程,不過書中的主角卻非經濟菁英的資本家或是政治強權的歐洲列強,而是那些亞、非舊大陸以及美洲新大陸的傳統部民群落,亦同時論及歐洲社會自身那些被迫要以傭工維生的被邊緣化的農民。這些人原本是沒有入載歷史資格的一群人,他們及其子孫雖活了幾千年,但在未受史家青睞之下,如同未曾活過的一群人。沃爾夫特別看重他們「沒有歷史」這一特性,並為他們寫下了這樣一部撼人心魂的歷史。

現時台灣面對即將在東亞社會被邊緣化的焦慮,在想不出比起當年荷、英經濟體前輩更好的明智抉擇之前,沃爾夫一書對於因應之道的啟發,值得我們三復斯旨。萬一台灣被排除於世界經濟大賽之外的夢魘一旦成真,我們二千三百萬人就將成了沃爾夫筆下「沒有歷史的人」。

作者簡介

埃里克·沃爾夫(1923-1999):出生於維也納,1940年到美國,進入紐約王后學院求學,二戰爆發後曾參軍入伍。1946年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等任教。主要興趣點是人類學中的巨觀研究和歷史解釋,主要著作包括:Anthropology(1964);Peasants(1966);Peasant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69)等。

譯者簡介

賈士蘅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考古人類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班肄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班肄業。曾服務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丹佛美術博物館研究員。翻譯作品有《英國史》、《英國社會人類學》、《英國社會史》、《歷史的再思考》、《帝國的年代》、《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等書。

目錄

1982年版前言
1997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聯繫
第1章 導論
社會科學的興起
馬克思的影響
第2章 1400年的世界
舊世界的政治地理
近東和非洲
南亞和東亞
新世界
第3章 生產方式
生產與社會勞動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貢賦制生產方式
親族制生產方式
第4章 歐洲,擴張的序幕
長距離貿易模式的轉變
政治上的統一
國家的形成與擴張
第二部分 尋求財富
第5章 在美洲的伊比利亞人

大滅絕
西屬美洲的財富
新的供應體系
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區
第6章 毛皮貿易
毛皮貿易的歷史
東北部的人口群
大湖區的人口群
向西擴張
西北海岸
第7章 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的路線
為什麼是非洲?
非洲的背景
奴隸供應地區:西非
奴隸供應地區:中非
第8章 在東方的貿易與征服
南亞的伊斯蘭教
葡萄牙人在亞洲
尼德蘭人在亞洲
英國人在印度
從印度到中國
太平洋上的貿易
第三部分 資本主義
第9章 工業革命
英國的轉型
供應地區:美國南方的產棉區
供應地區:埃及
印度的紡織工業
危機與再次擴張
第10章 資本主義的危機與變異
資本主義:方式和市場
資本主義的擴張
資本主義方式的變異
第11章 商品的流動
大蕭條
區域性的專門化
商品生產:食物
工業作物
刺激物
黃金和鑽石
第12章 新勞工
勞工市場
流動的勞力
民族的分割
後記
參考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