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歐洲核子研究理事會(ConseilEuropéenpourlaRechercheNucléaire,縮略詞CERN),是一個1952年由11個歐洲政府建立的,臨時為實驗室設定的理事會。
1954年被改名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OrganisationEuropéennepourlaRechercheNucléaire)。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現在運營著位於瑞士與法國邊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梅漢(Meyrin)地區。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已經聘用大約三千名的全職員工。並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占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粒子物理學博物館歡迎公眾會員在辦公時間參觀,在某些時段可以參觀他們實際的工作,並有多種語言的翻譯。
2012年LHC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它還沒有發現任何新的粒子。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屬性。歐核中心發言人因坎德拉稱,物理學家已發現了一種新的玻色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屬性。玻色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即比原子還小的粒子。
2019年1月15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了“未來環形對撞機”的概念設計報告,提出投巨資分兩步建設下一代超級對撞機,計畫在本世紀50年代完成建設。
2019年2月21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公布了建造新型加速器的大膽構想。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HadronCollider,LHC)全長27km,而最新擬建的加速器長度為LHC的近4倍,能量更是高達LHC的6倍,中國正在推動更加先進但也更激進的鐵基超導體技術。
建設目標
“未來環形對撞機”的最終目標是提供一個100公里長的環形超導質子加速器,其能量可達100萬億電子伏特,比現有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高一個數量級。
“未來環形對撞機”的建設將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投入90億歐元,完成100公里的隧道建設,並建設一個大型的正負電子對撞機,預計這一步工作可在2040年前後完成;第二步是再投入150億歐元,完成超導質子加速器的建設,預計能在本世紀50年代後期投入使用。
主要功能
它的主要功能是為高能物理學研究的需要,提供粒子加速器和其它基礎設施,以進行許多國際合作的實驗。同時也設立了資料處理能力很強的大型電腦中心,協助實驗數據的分析,為其他地方的研究員使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路中樞。
科學成就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所舉行的實驗在粒子物理學中的重要成就。這是其中幾項:
在1973年,Gargamelle氣泡室發現了中性流。
在1983年,UA1和UA2發現了W及Z玻色子。
義大利的魯比亞(CarloRubbia)和荷蘭的范德米爾(SimonvanderMeer)獲得198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夏帕克(GeorgesCharpak)獲得199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1年6月,可存儲由氫原子提取的反物質長達16分鐘。
2011年9月,發現超光速粒子。
研究設施
開放設施
1、科學與創新的地球2、粒子物理學博物館,展覽粒子物理學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歷史
加速器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有一個由六個加速器和一個減速器所組成的網路正在運作。每一台機器在粒子束進行實驗或被送往更強的加速器前都為粒子提高能量。
直線加速器直線加速器,提供低能量的粒子,來注入質子同步加速器。一個為了質子,另外一個是為了重離子。他們被稱為Linac2和Linac3。
質子同步加速器28GeV質子同步加速器,建於1959年,為其他更強的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SPS)提供粒子束。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直徑兩公里的環形加速器,於1976年開始運作,能量輸出由300GeV至450GeV不等。它常被用來作質子-反質子對撞器,並為高能量電子及正電子加速。這些粒子最終被注入大型電子-正電子對撞器。2007年後,它作為大型強子對撞器注入中子及重離子。
上線同位素質量分離器,用來研究不穩定的核子。粒子是由質子同步加速器所提供。它建於1967年,在1974年及1992年升級。
反質子減速器,研究反質子在低速(約十分之一光速)時的物理特性。同時與正子合成反氫來進行反物質特性的研究。
大型強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器(LHC)在2008年5月投入運作。它被隱藏於直徑27公里的環形隧道中。隧道的前度主人就是大型電子-正電子對撞器(LEP),它已經在2000年11月停機。這條隧道位於地下100公尺,在日內瓦機場和附近的朱拉山之間。
2019年2月21日,報告披露這台造價40億歐元的機器可以粉碎電子及其反物質(正電子),所用正電子的能量可達365GeV。藉助它,研究人員能夠更精確地研究已知粒子,例如希格斯玻色子,獲得比質子-質子對撞機(如LHC)更高的精度。
報告中提到的另一個選擇是耗資150億歐元,長約100km的質子-質子對撞機(也稱為強子對撞機)。這台對撞機將建在同一條隧道內,能夠達到10萬GeV的能量,遠高於LHC的最大能量(1.6萬GeV)。人們會先建造電子-正電子對撞機,在2055年之後才會建造質子-質子對撞機。
已拆除的加速器
Linac1
600MeV同步回旋加速器(1957-1991)
交叉碰撞儲存環(ISR)(1971-1984)
大型電子-正電子對撞器(LEP)(1989-2000)
低能反質子環(LEAR)(1982-1996)
實驗地點
小型的加速器坐落於梅漢實驗地點(又名西區),沿著法國邊境的瑞士境內。到了1965年,已經擴展到邊境的另一邊。在與瑞士接壤的法國地方,是沒有清晰的界限,只有一些標誌石頭。那裡有六個入口通往梅漢實驗地點:
A,瑞士境內,在某些時刻對所有CERN人員開放
B,瑞士境內,每天都對所有CERN人員開放
C,瑞士境內,在某些時刻對所有CERN人員開放
D,瑞士境內,在某些時刻只作貨運用途
E,法國境內,在某些時刻對所有居留法國的CERN人員開放,由海關管理
除了這些實驗地點,還有其他實驗地點擁有正式名稱或編號。例如:NA32是在北區Prévessin的實驗地點,尋找含有魅夸克的粒子。WA22是在西區梅漢的實驗地點,利用大型歐洲氣泡室BEBC檢驗微中子的互作用。UA1、UA2則代表地下區域的實驗,那就是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中進行。
成員國
始創國
比利時,丹麥,德國(包括前西德),法國,希臘,義大利,挪威,瑞典,瑞士,荷蘭,英國,南斯拉夫。
其他
奧地利在1959年加入。
南斯拉夫在1961年離開。
西班牙在1961年加入,在1969年離開,在1983年重新加入。
葡萄牙在1985年加入。
芬蘭和波蘭1991年加入。
匈牙利在1992年加入。
捷克和斯洛伐克在1993年加入。
保加利亞在1999年加入。
設計方案
2019年2月21日,報告披露了建造未來環形對撞機(FutureCircularCollider,FCC)的幾個初步設計方案。按照計畫,未來環形對撞機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粒子粉碎機。不同類型對撞機的建造成本從9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89億元)到210億歐元不等。
CERN的報告顯示,未來環形對撞機的研究始於2014年,共有1300多人參與,其資金來自歐盟委員會的“地平線2020”科研資助計畫。該研究的大致計畫包括在現有的LHC隧道旁挖掘一條100km長的隧道。於2040年左右啟動,屆時LHC及其計畫中的升級版本將會結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