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歐洲圍棋大滿貫賽是完全不同於以往歐洲圍棋比賽歷史上的全新賽事。說起歐洲圍棋,可能一般人的印象中只覺得是一片圍棋沙漠。實際上歐洲圍棋的歷史相當悠長,早在1890年,在日本學會了圍棋的德國商人就把這種東方遊戲介紹到歐洲,並逐步建立起圍棋俱樂部。1957年,來自歐洲主要圍棋國家的愛好者們組織了第一屆歐洲圍棋大會,並成立了一個管理組織歐洲圍棋聯盟(簡稱EGF)。
地方特色
歐洲的圍棋比賽具有鮮明的當地特色。總得來說,既有競技比賽的嚴肅性,也有遊戲、聚會活動的交流和娛樂性。 典型的賽事安排是將比賽放在周末,周六和周日兩天下若干輪循環,這樣便於來自各國家和城市的愛好者利用假期參賽。同期一般還有各種娛樂、觀光活動。比賽採用循環賽而不是淘汰賽,便於參加者盡興。棋手中途棄權一輪出去玩一圈再回來繼續比賽的情況非常普遍。
賽事賽制
首先它是淘汰賽,12名經過各種途逕入圍的棋手進行4輪淘汰賽決出冠軍;其次它的獎金分配向強者傾斜,大滿貫冠軍獎金不僅數額遠超過以往的歐洲比賽,也比亞軍季軍等高出很多,這不同於以往歐洲比賽相對扁平化的獎金分布。另外,每輪比賽之前進行抽籤決定對陣,增加了不確定性,使得比賽過程更刺激,更有懸念。
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量身定製的職業賽事,這一比賽等級之高在歐洲圍棋歷史上前所未有,所以棋手入圍的條件也十分嚴格。12名棋手以如下方式選出:
4名EGF職業棋手(來自2014年和2015年定段賽)作為種子選手直接進入第二輪;
2名通過資格選拔賽產生;
2名歐洲等級分最高者;
2名最高獎勵積分獲得者;(過去一年所有獎勵積分賽累計)
2名外卡。
2015柏林大滿貫賽的賽程如下:
第一輪:(4月3日)預選輪:8名棋手進行4盤淘汰賽;
第二輪:(4月4日)四分之一決賽:8名棋手(第一輪4名勝者和4名EGF職業棋手)進行4盤淘汰賽;
第三輪:(4月5日)半決賽:4名棋手(第二輪勝者)進行2盤淘汰賽;
第四輪:(4月6日)決賽:4名棋手爭奪冠亞軍和第三名;
冠軍獎金為10000歐元。棋手需持有至少十年EGF下屬成員國護照方可參加大滿貫賽。比賽使用中國規則,提供網路直播、裁判和職業棋手講解。每輪比賽之前抽籤確定對陣選手。
歷屆概況
第一屆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專門騰出了一層樓作為決賽場地。這局 Surma執黑先行,雙方布局平穩。白40鎮攻擊左上角時,黑突然莫名其妙的脫先在右上角拆二,這手棋不可理解。不僅脫離主戰場,本身也是非常鬆緩。善戰的Ilja Shikshin 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迅速打破右上黑陣,再回到左上的攻防,利用黑一手點刺的不妥,將黑分開攻擊。雖然黑方最終利用打劫勉強處理好兩塊,白棋卻已悄然變厚,並將潛力一點點兌現為實空。黑眼見目數不足,奮力飛入白方中央以求一逞,白方計算精準,不僅順利全部聯絡還把黑棋打成一團凝型。至170手,眼見實空不足,Mateusz Surma認輸。這樣Ilja Shikshin就獲得了第一屆歐洲圍棋大滿貫賽的冠軍。
第二屆
2016年4月30日,來自歐洲多國的12位頂尖圍棋選手匯聚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參加在此舉行的第二屆歐洲圍棋大滿貫賽。
第二屆歐洲圍棋大滿貫賽於2016年5月1日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落下帷幕,經過四輪的激烈爭奪,最終,來自以色列的棋手Ali Jabarin職業初段捧得冠軍並收穫1萬歐元的獎金,烏克蘭的Artem Kachanovskyi職業初段,斯洛伐克的Pavol Lisy職業初段和波蘭的Mateusz Surma職業初段分獲二至四名。上圖為歐洲圍棋聯盟主席馬丁·斯蒂亞斯尼(Martin Stiassny)和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給選手們頒獎(從左至右分別為一至八名)。
第三屆
2017年5月1日電,第三屆歐洲圍棋大滿貫賽1日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落幕,來自烏克蘭的棋手獲得這一歐洲圍棋頂級賽事的冠軍。
本次大滿貫賽,中國棋院派出劉小光、黑嘉嘉、楊爽等圍棋高手觀摩指導,並對冠軍賽進行復盤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