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1935年在中華民族生命存亡最艱難的時代。年輕的聶耳隻身來到上海,用音樂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該劇是為紀念聶耳誕辰100周年而作。
主要角色
聶耳(金燦飾演)
王人美(王小歡飾演)
任光(馬振朝飾演)
黎錦暉(陳璽旭飾演)
金焰(陳璽旭飾演)
安娥(任銘松飾演)
聶耳心靈(胡彥洲飾演)
作品賞析
作品音樂
劇中演奏的曲子包括:《義勇軍進行曲》、《漁光曲》、《賣報歌》、《春遊》、《送別》、《夢幻》、《總理紀念歌》等。
導演構思
1931年,19歲的聶耳懷揣音樂夢想來到上海;2003年,24歲的我懷揣著戲劇理想飛奔北京。我想,所有懷揣夢想而背井離鄉的年輕人都會對曾經為堅持理想所付出的代價刻骨銘心,但是燈紅酒綠的大都市就是個大染缸,有人迷失墮落了,有人糾結苦悶了,有人飛黃騰達了,有人後悔當初的選擇……
選擇排演聶耳的故事,不是要歌頌他的紅色事跡,不是要懷念音樂天才的普羅歌曲,吸引我的是他那“窮則獨善其身”的堅毅,在當時靡靡之音橫流的大上海,仍堅持著他所需要的、民眾所需要的音樂。年輕的聶耳在短短兩年間創作了三十餘首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音樂作品,而身處網路時代的我們又為自己、家人、這個社會、民族、國家做了些什麼?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卻已經死了。
1935年的中國沒有節奏、沒有靈感,一句話,沒有音樂,而2012年的中國呢?
演出狀況
第三屆南鑼鼓巷戲劇節參演劇目
日期:2012年5月25日-27日
地點:蓬蒿劇場
編劇
童寧,199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系。1997年獲得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理論碩士學位,師從高芮森教授。曾講授“外國戲劇史”和“西方文論”等課程。翻譯普希金《小悲劇》。2002年開始俄羅斯“新浪潮”戲劇的翻譯研究工作,譯有包括《青春禁忌遊戲》、《極刑》、《軌道》在內的十餘部劇作,多部譯作被搬上舞台。現為中央戲劇學院學報社翻譯。
導演
顏永祺,馬來西亞人,祖籍福建泉州。在馬來亞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於中國中央戲劇學院修讀戲劇導演碩士,師承姜若瑜教授。2010年,顏永祺獲得戲劇戲曲學博士學位,師承麻淑雲教授,是首位在中國大陸獲得戲劇博士的馬來西亞人。顏永祺憑《天生》獲2000年馬來西亞青年才藝大賽最佳劇目獎、《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獲2007年北京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指導教師獎、兒童劇《魔盒與歌聲》獲國家文化部頒發2009年全國原創動漫舞台劇獎、《一觸鍾情》和《七年知癢》獲2011年全國戲劇文化獎最佳導演雙金獎、《高朋滿座》獲2012年北京市文化局首屆北京優秀小劇場劇目獎等。
演職人員
出品:蓬蒿劇場
出品人:王翔
製作人:賴慧慧
編劇:童寧
導演:顏永祺
演員:任銘松、陳璽旭、馬振朝、王小歡、金燦、胡彥洲
舞美設計:鄭博
燈光設計:鄭博
音樂設計:章澍
服裝設計:尹玲
化妝設計:秦崇、馬寧
舞台監督:黃施霖
攝影:張睿
宣傳:姚曉冬
製作助理:趙一笑、寧然
執行製作人: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