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一個美國南方美女布蘭奇 ( 費雯·麗 飾)嬌生慣養,秉性脆弱,有點神經質,在舒適優越的環境裡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後來由於婚姻的不幸、家庭的破產和親人的死亡,突然墜落到生活的底層。她意識到自己青春已逝,周圍的男人也不理想,但為了尋找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她仍然以“柔情的色飾”為武器,以引人注目。然而,她總是擺脫不了自己身上那種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這就導致了她必然毀滅的悲劇命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布蘭奇·杜波依斯 | 費雯·麗 |
斯坦利·科爾瓦斯基 | 馬龍·白蘭度 |
絲黛拉·科瓦爾斯基 | 金·亨特 |
哈羅德·米奇·米切爾 | 卡爾·莫爾登 |
斯蒂夫 | 魯迪·邦德 |
巴勃羅·岡薩雷斯 | 尼克·丹尼斯 |
Eunice | Peg Hillias |
A newspaper bill collector | Wright King |
A doctor | Richard Garrick |
The matron | Ann Dere |
Mexican woman | Edna Thomas |
A sailor | Mickey Kuhn |
Foreman | Mel Archer. |
Bit part | Dahn Ben Amotz |
Giggling woman | Marietta Canty |
Street vendor | Chester Jones. |
Policeman | Lyle Latell. |
Passerby | Maxie Thrower |
Passerby | Charles Wagenheim |
職員表
製作人 | Charles K. Feldman |
原著 | 田納西·威廉斯 |
導演 | 伊利亞·卡贊 |
副導演(助理) | Joseph Don Page |
編劇 | 田納西·威廉斯 |
攝影 | Harry Stradling Sr. |
配樂 | 阿歷克斯·諾斯 |
剪輯 | David Weisbart |
美術設計 | 理察·戴 |
布景師 | George James Hopkins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信息 |
Streetcar | |
The Four Deuces | |
Belle Reve | |
Blanche | |
Della Robia Blue | |
Flores Para los Muertos | |
Mania | |
Lust | |
Soliloquy and Redemption | 藝人: Alex North |
Since You Went Away | 語種: 英語 |
Now, Voyager | 唱片公司: Cloud Nine |
The Informer | 發行時間: 1995年04月13日 |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由於《海斯法典》與劇本的衝突,在送交後審查辦公室提出有些戲必須刪除,一些情節被淡化處理。除此以外,還有道德委員會與電影的衝突,該片差點被歸入“不適合天主教徒觀賞” 的C類,電影因此進行了刪節,日後,這些被刪去的片段才得以完整呈現 。
•對於馬龍·白蘭度而言,《欲望號街車》是晉身於好萊塢的好機會,但他非常不喜歡劇中的那個角色,因為斯坦利在費雯·麗的面前他就像是一頭野獸,而不是人 。
•在拍攝期間,白蘭度跟幾名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在戲院的鍋爐間裡面嬉戲時,突然發生了爆裂,導致白蘭度的鼻子受傷 。
•飾演布蘭奇的費雯·麗在拍攝期間正經歷事業和婚姻的雙重挫折,已呈現出精神不穩的初期症狀,據說費雯·麗拍完這部電影從片場直接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 。
穿幫鏡頭
•當斯坦利將收音機扔向身後的窗戶時,收音機徑直穿過了窗戶。
•當米奇擁抱布蘭奇時,布蘭奇用雙臂摟住米奇的肩膀,而在下面的鏡頭裡,布蘭奇則不是將其左手就是右手搭在米奇的肩膀上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1951年 | 第16屆 |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 伊利亞·卡贊 |
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 | 費雯·麗 | ||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 伊利亞·卡贊 | ||
1952年02月21日 | 第9屆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 金·亨特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提名 | 費雯·麗 |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提名 | 《欲望號街車》 | ||
1952年03月20日 | 第24屆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 費雯·麗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卡爾·莫爾登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金·亨特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 理察·戴、George James Hopkins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 Charles K. Feldman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馬龍·白蘭度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 伊利亞·卡贊 | ||
奧斯卡金像獎劇本提名 | 田納西·威廉斯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黑白) | Harry Stradling Sr.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黑白) | Lucinda Ballard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提名 | 內森·萊文森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劇情、喜劇類) | 阿歷克斯·諾斯 | ||
1953年 | 第6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 費雯·麗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 | 《欲望號街車》 |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選角
影片改編自同名舞台劇,伊利亞·卡贊幾乎是以舞台劇的原班人馬拍攝了該片,唯一的改變就是影片中內心世界最複雜的一個角色—布蘭奇的扮演者換成了費雯·麗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 地區 |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 美國 |
Charles K. Feldman Group | 美國 |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 | 地區 |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 美國 |
CBS Television | 美國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美國 |
Warner Home Vídeo | 巴西 |
CBS/Fox | 巴西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 美國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美國 | 1951年9月18日 | 瑞典 | 1952年2月13日 |
中國香港 | 1952年4月3日 | 阿根廷 | 1952年3月20日 |
西德 | 1951年12月1日 | 法國 | 1952年3月28日 |
巴西 | 1951年12月17日 | 荷蘭 | 1952年4月24日 |
義大利 | 1952年1月18日 | 比利時 | 1952年4月24日 |
芬蘭 | 1952年1月25日 | 日本 | 1952年5月10日 |
挪威 | 1952年2月7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的藝術性造詣深厚,是現實主義精神的代表作品。影片中體現出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對立和衝突,更給構成電影的每一個元素都賦予了其在時代背景下的隱喻內涵 (《大眾文藝》評) 。
內容具有強烈的諷喻性,人由於“欲望"互相吞食,形成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影片第一次接觸到性對人的生理與心理影響問題,並一反好萊塢“大團圓"的老套,安排了一個悲劇結局。攝影富於對比,男女主角的表演極具感染力 (新浪網評) 。
《欲望號街車》能讓各種辭彙在觀眾的大腦中亂串虛榮,市井、暴力、欲望、陰影、親情、神經質,甚至更多。除了戲劇式的演繹以及黑白片讓人有點穿越的感覺之外,其餘部分都相當具有吸引力,看完引人深思。 (《寶安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