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錫武

欒錫武男1966年9月生於青島,海洋地球物理學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責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參加、主持完成二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總理基金課題、國務院專項、外交部專項、863項目、973項目、大洋協會十五項目、科學院創新項目、海保項目。在研項目5項。

欒錫武 男 1966
年9月生於青島,海洋地球物理學博士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責任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通信地址:青島市南海路7號
郵政編碼:266000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天然氣水合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三屆海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研究領域

大陸邊緣構造演化調查研究;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
海底冷泉調查研究;
現代海底熱液活動調查研究;
海洋地球物理測量方法及數據處理方法研究。

教育背景

1989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套用地球物理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球物理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球物理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2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訪問進修。
2004年在加拿大太平洋地學中心訪問進修。
工作經歷:
1989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責任研究員。

科研工作

主要工作:
1989-1992年參加了青島市環膠州灣跨海大橋工程地質勘探工作。參加了青島-黃島海底隧道工程地質勘探工作。
1992-1995年開始參入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聯合資助的重大項目“中國東南海陸岩石圈結構、組成與演化”及中日國際合作項目“東海地殼熱流的調查研究”的工作。開展了射線追蹤、OBS數據處理、海底熱流調查方法與海底熱流正反演計算、海上地震調查資料的數據處理與解釋等方面的工作。詳細蒐集了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上OBS的技術進展情況。參與了項目報告的編寫和有關論著的編寫工作。開展了沖繩海槽地球動力學熱演化的數值模擬工作。
1995-1999年開展了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的調查研究工作。對全球400多處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區的調查歷史、地質構造背景、熱液活動特徵等進行了詳細研究。參入了中國科學院現代海底熱液活動青年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參入了我國東海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的調查研究工作。
1999年開始參入國務院“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專項(126專項)和“黃、東海劃界方案準備專項(215專項)以及我國重大基礎規劃項目邊緣海形成演化及資源效應(973邊緣海項目)東海部分的海上調查和室內資料處理工作。利用“科學一號”調查船在東海進行了多個航次的地質地球物理調查。作為技術負責人進行了科學一號2000年航次和2001年航次的地球物理調查。為開展海上地球物理調查,作為項目負責人為科學一號從德國引進了KSS31M型海洋重力儀,並在科學一號碼頭和海洋研究所實驗室建立了參考重力基準點。作為項目負責人升級改造了科學一號上原有的多道數字地震儀,多道地震電纜和氣槍震源系統。為完成科學院的數據搶救任務和滿足126專項及215專項的需求,系統處理了科學一號自開始海上調查以來在東海採集的所有多道地震資料。開展了東海溝弧盆體系的構造演化研究工作。
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的資助下開始東海陸坡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工作,此項工作先後得到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0年215專項、2001年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003年科學院留學基金、2006年中石化項目、2006年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基金的資助。對東海的地震資料、熱流資料、OBS資料和遙測浮標資料進行了以天然氣水合物為目的的資料處理和詳細解釋,在東海陸坡作為項目負責人新採集地震資料2000多公里、海底溫度資料50多個站點,作為技術顧問新採集高分辨多道地震資料1400多公里。參與了加拿大溫哥華島外天然氣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調查工作,該航次在經過ODP鑽探確認有水合物富集的地區開展了地震數據採集、海底重力測量、海底電磁測量等工作。參與了俄羅斯鄂霍次克海天然氣水合物的物理海洋、空氣-水體-沉積物地球化學、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生物聯合調查。該航次的地球物理工作包括高分辨地震數據採集、深拖旁掃聲納測量、深拖海底剖面測量和多頻海底冷泉的回聲測量。參與了加拿大馬利克水合物鑽井的部分工作,掌握了水合物鑽井的有關鑽井取樣技術。
2003年開始參與我國大洋協會組織的太平洋海盆富鈷結殼成因機制的調查研究工作。該項工作開展了南極底流的形成、特徵、流域和對富鈷結殼成因和分布的相關關係研究,開展可南極底流的數值模擬工作。用數值方法模擬計算了太平洋底、中層大洋環流,分析了流場特徵,研究了大洋環流、南極底流對富鈷結殼的共同控制作用。
參與了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在東海海礁凸起、錢塘凹陷的石油勘探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在東海陸架採集重力、磁力、水深資料25000多公里。
2004年參加加拿大卡斯卡地亞盆地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航次。
2006年參加中俄韓日聯合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航次。採獲大塊天然氣水合物樣品。
2006年同中石化研究院合作開展東海天然氣水合物地震調查及數據處理工作。
2007年開展973南海大陸邊緣構造演化研究工作。
2008年開展黃渤海高分辨地震調查工作。
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底長期觀測網路裝置項目的建議人。
全程參與科學院“科學號”考察船的功能設計與設備引進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
1、 在東海發現巨型海底冷泉。
通過對“科學一號”多年來在沖繩海槽多種地球物理資料的處理和解釋,最終在東海陸坡下緣地區發現一個巨型海底冷泉。該成果最後在科學通報發表,受到論文評審專家和大量讀者的肯定和好評。該冷泉不僅是海底大型氣田的重要標誌,也是天然氣水合物儲庫的標誌。
2、沖繩海槽中央地塹的發現及命名。
通過多年來海上調查資料的處理與解釋,在沖繩海槽中段的中央地塹種發現11段雁行排列的中央地塹。指出,沖繩海槽正在進行中慢速擴張,新生洋殼正在中央地塹中形成,中央地塹是沖繩海槽新生洋殼的地方。對發現的中央地塹進行了命名。
3、 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採集。
我們通過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合作,在鄂霍次克海成功採獲大塊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並將樣品帶回國內實驗室。
4、 定義天然氣水合物上界面
BSR被公認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的下界面,而海底一般被默認為是其上界面。我們研究認為,硫酸鹽還原-甲烷厭氧氧化界面以上不可能生成天然氣水合物,該界面為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帶的上界面。
5、 命名一種新的和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的沉積構造形式——逸氣揭皮構造
6、 研製成功海底冷泉探測潛標
研製成功一種海底冷泉觀測潛標。該潛標在母船的指令下,可上,可下,可定深,可被水下定位,並能把測量數據實時傳輸到母船。潛標下潛深度可達3000m。

野外調查:

1998年 實驗三號 南海 油氣地球物理調查
1999年 科學一號 東海沖繩海槽 “126國家專項”EA02、EA04區塊地球物理補充調查
2000年 科學一號 東海沖繩海槽 “126國家專項”EA02、EA04區塊地球物理補充調查 航次設計人,技術負責人
2001年 科學一號 東海及菲律賓海 973邊緣海項目 航次設計人,技術負責人
2003年 漁政203 東海海礁區塊 油氣重磁調查 首席科學家
2003年 漁政203 東海錢塘區塊 油氣重磁調查 首席科學家
2004年 TULLY 東北太平洋卡斯卡迪亞海域 天然氣水合物聯合地球物理調查
2006年 LAVARENTEV 鄂霍次克海 天然氣水合物多學科聯合調查 中方負責人
2010年 瓊東方12028 南海西沙海槽 冷泉潛標觀測 負責人
累計海上工作300多天。

科研項目:
參加、主持完成二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總理基金課題、國務院專項、外交部專項、863項目、973項目、大洋協會十五項目、科學院創新項目、海保項目。在研項目5項。

科研成果

發表論文
發表的第一作者論文:
1. 欒錫武,彭學超,孫鈿奇,李曉芸.南海北部陸架南北衛淺灘的成因及油氣地質意義.地質學報,2011
2. 欒錫武,孫鈿奇,李曉芸.渤海構造收縮與沉積充填.現代地質,2011
3. 欒錫武,劉鳳,王靜,劉鴻,張亮。東海重磁地震綜合探測剖面的熱岩石圈結構研究,地質學報,2011
4. Hongyue Dang, Xi-Wu Luan, Ruipeng Chen, Xiaoxia Zhang, Lizhong Guo & Martin G. Klotz。Diversity,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amoA-encoding archaea in deep-seamethane seep sediments of theOkhotsk Sea。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011,72:370-385
5 . 欒錫武,彭學超,邱燕。南海北部東沙海底沖蝕河谷及其成因探討。中國科學D輯,2011
6. LUAN Xiwu, PENG Xuechao, QUI Yan. DongSha erosive channel on Northern South shelf and its induced Kuroshio South China Sea Branch.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7、 欒錫武,劉鴻,岳保靜,A Obzhirov。海底冷泉在旁掃聲納圖像上的識別。現代地質,2010,24(3):474-480
8、 欒錫武,張亮,岳保靜。南海北部陸坡海底火山活動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影響。現代地質,2010,24(3):424-432
9、 LUAN Xiwu, PENG Xuechao, WANG Yingmin, QUI Yan. Activity and formation of sand waves o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helf.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 21(1): 55-70. DOI:10.1007/s12583-010-0005-4
10、 欒錫武,彭學超,邱燕。南海北部陸架海底沙波基本特徵及屬性。地質學報,2010,84(2):285-298
11、 欒錫武,張亮。南海構造演化模式——綜合作用下的被動擴張。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9,29(6):59-74
12、 欒錫武。天然氣水合物的上界面——硫酸鹽還原-甲烷厭氧氧化界面。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9,29(2):91-102
13、 欒錫武,彭學超,邱燕。南海北部陸坡高速堆積體的構造成因。現代地質,2009,23(2):183-199
14、 欒錫武。逸氣揭皮構造-一種和水合物相關的沉積構造形式。地質學報,2009,83(1):123-130.
15、 欒錫武、魯銀濤、趙克斌、孫冬勝、李軍。東海陸坡及鄰近槽底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條件分析及前景。現代地質,2008,22(3):342-355
16、 欒錫武、岳保靜、A OBZHIROV。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區的海底地形特徵——以鄂霍次克海為例。現代地質,2008,22(3):420-429
17、 LUAN Xiwu, Kelin WANG, Roy HYNDMAN and Eleanor WILLOUGHBY.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 and gas seepage in Okinawa Trough: evidence of gas hydrate in an active back arc bas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19(2):97-109
18、 LUAN Xiwu, JIN Y., OBZHIROV A., YUE Baojing.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gas hydrate in Okhotsk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08, 51(3):415-421
19、 欒錫武,趙克斌,A.OBZHIROV,岳保靜。鄂霍次克海淺表層天然氣水合物的堪查識別和基本特徵。中國科學D輯,2008,38(1):99-107
20、 Luan Xiwu, Peng Xuechao. Activity and formation of sand waves o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outer shelf. Submitted to EPSL, 2008
21、 欒錫武,趙克斌,孫東勝,岳保靜,魯銀濤,張亮,王靜。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測的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23(1):121-131。
22、 欒錫武,趙克斌,孫東勝,岳保靜。天然氣水合物的開採——以馬利克鑽井為例,地球物理進展,2007,22(4):1295-1304。
23、 欒錫武,趙克斌,孫東勝,岳保靜。鄂霍次克海天然氣水合物發育的基本地質條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6,26(9):91-100
24、 欒錫武,高金耀,粱瑞才,秦蘊珊。沖繩海槽宮古段中央地塹的形態與分布。地質學報,2006,80(8):1149-1159
25、 欒錫武,秦蘊珊。沖繩海槽宮古段中央地塹和海底火山及其地質意義。海洋與湖沼,2007,38(3):266-271
26、 欒錫武,岳保靜,魯銀濤。我國東海天然氣水合物的反射地震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6,26(4):12-25
27、 欒錫武。大洋富鈷結殼成因機制探討——水成因證據。海洋學研究,2006,24(2):8-20
28、 欒錫武。熱液活動區數目和洋脊擴張速率的關係及其在沖繩海槽的套用。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6,26(2):55-65
29、 欒錫武,岳保靜,魯銀濤。沖繩海槽海底擴張證據。中國地球物理2006,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33
30、 Luan Xiwu,Qin Yunshan。Gas seepage on the sea floor of Okinawa Trough Miyko Sec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50(13):1358-1365。
31、 欒錫武,秦蘊珊。沖繩海槽宮古段西部槽底海底氣泉的發現。科學通報,2005,50(8):801-810。
32、 欒錫武,魯銀濤,徐濤。海洋地球物理測量中GPS數據問題與處理。地球物理學進展,2005,20(4):897-904。
33、 欒錫武。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區的分布與構造環境分析。地球科學進展,2004,19(6):931-938。
34、 欒錫武。KSS31M型海洋重力儀在動、靜態條件下觀測到的讀數變化及分析。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19(2):442-448。
35、 欒錫武,黃海。火星表面隕石坑的碎形特徵。地球物理學進展,2004,19(1):137-142。
36、 欒錫武,張訓華。東海及琉球溝弧盆系海底熱流測量與熱流分布。地球物理學進展,2003,18(4):670-678。
37、 欒錫武,初鳳友,秦蘊珊。熱液活動區的水深分布與構造特徵。見:中國邊緣海盆地演化與資源效應。李家彪,高抒(主編),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36-45
38、 欒錫武,趙一陽,秦蘊珊, 高德章,趙金海。我國東海陸架區新生代地層岩石生熱率研究。沉積學報,2003,21(4):152-159。
39、 欒錫武,秦蘊珊,張訓華,龔建明。東海陸坡及相鄰槽底天然氣水合物的穩定域分析。地球物理學報,2003,46(4):467-475。
40、 Luan X, Yin Y, Zhang X, Gong J. The stability zone of gas hydrate on the slope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adjacent trough basin are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3, 46(4):675-685,
41、 欒錫武,秦蘊珊,宋海斌石耀霖。岩漿驅動破裂的形態研究。地球物理學進展,2003,18(1):138-141。
42、 欒錫武,秦蘊珊。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的調查研究方法。地球物理學進展,2002,17(4):592-597。
43、 欒錫武,趙一陽,秦蘊珊,初鳳友。熱液系統輸向大洋的熱通量估算。海洋學報,2002,24(6):59-66。
44、 欒錫武,周文戈。沖繩海槽浮岩的高溫高壓縱波速度。岩石學報,2002,18(3):401-407。
45、 欒錫武,趙一陽,秦蘊珊。熱液柱的形態研究。熱帶海洋學報,2002,21(2):91-97。
46、 欒錫武,高德章,喻普之,趙金海。我國東海陸架地區新生代地層的熱導率。海洋與湖沼,2002,33(2)151-159。
47、 欒錫武。東海地球物理特徵。見:專項綜合報告編寫組,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專項綜合報告。海洋出版社,2002,158-163
48、 欒錫武,趙一陽,秦蘊珊。東海陸架前緣拗陷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的熱模擬、AVO和海上地震勘探技術。海洋地質,2001,第2期,30-31。
49、 欒錫武,高德章,喻普之,趙津海。中國東海及鄰近海域一條剖面的地殼速度結構研究。地球物理學進展,2001,16(2):28-34。
50、 欒錫武,陳左林。海洋沉積中的天然氣水合物及其在我國邊緣海域的研究進展。海洋科學,2001,25(6):23-25。
51、 欒錫武,初鳳友,趙一陽,秦蘊珊,陳左林。我國東海及鄰近海域氣體水合物可能的分布範圍。沉積學報,2001,19(2):315-319。
52、 欒錫武,翟世奎,乾曉群。沖繩海槽中熱液活動區構造地球物理特徵分析。沉積學報,2001,19(1):43-47。
53、 Luan X, Gao D, Zhao J, Qin Y. Lithosphere thickness of South Yellow Sea.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marine scicences of the Yellow Sea (ISMY-V), 2001, 178-185
54、 LUAN Xiwu.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tart depth in gravity anomaly inversion.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8, 16(4):381-384
55、 欒錫武。琉球溝弧盆系的海底熱流分布特徵及沖繩海槽熱演化的數值模擬。海洋與湖沼,1997,28(1):44-48。
56、 欒錫武。遺傳算法及其在地震定位中的套用。海洋科學,1997,第6期:65-67。
57、 欒錫武。重力資料反演中一種確定起算深度的新方法。海洋科學,1997,第4期:8-9。
58、 欒錫武,喻普之。海底構造與海底熱流研究進展。1994-1996中國海洋年鑑。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28-229
59、 欒錫武,石耀霖。沖繩海槽地球動力學熱模擬。海洋科學集刊,1995,36,129-135
60、 欒錫武,Liu,UG。對地幔間斷面的解釋。地球物理學進展,1995,10(2):114-118。
61、 欒錫武,喻普之。我國東海及琉球溝弧盆系海底熱流測量及研究。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187
62、 欒錫武,趙一陽,秦蘊珊。沖繩海槽盆地(我國轄區)天然氣水合物預測分布圖。2002,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內部資料。
63、 欒錫武。地震剖面解釋及構造單元劃分。126EA02、EA04區塊地質地球物理補充調查調查報告(海洋所內部資料),2001,432-471
64、 欒錫武。126專項EA02區塊1:500000構造圖。2001,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內部資料。
65、 欒錫武。126專項EA04區塊1:500000構造圖。2001,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內部資料
研究報告
欒錫武,劉鴻,王靜,張亮。海底熱液/冷泉系統觀測潛標的研製。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1,257p
欒錫武,宋永東,張亮,孫鈿奇。1:100萬大連幅單道地震資料處理解釋成果報告。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0,307p
欒錫武,岳保靜,秦蘊珊。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報告。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6,207p
欒錫武,魯銀濤,張亮,岳保靜,秦蘊珊。全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報告。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8,117p
欒錫武,魯銀濤,張亮,岳保靜,秦蘊珊。東海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成果報告。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8,102p
欒錫武,張亮,岳保靜。1:100萬大連幅單道地震資料處理解釋成果報告。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9,195p
欒錫武。PLUME與大洋底層流對富鈷結殼的形成與分布的控制研究。青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05,57p
科研活動
科研項目
973
863
科學院創新
裝備研製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海保
青島市市南區科技項目
科研能力
目前課題組擁有:
萬米測深儀一台
萬米淺地層剖面儀一台
萬米超短基線一套
6000m聲學MODEM一對
3000m潛標一台
GPS一套
海洋重力儀一台
海洋磁力儀一台
地質絞車一台
參考重力基準點二個
SUN工作站三台
工程複印機一台
地震剖面繪圖機一台
地震處理解釋軟體
重磁處理解釋軟體
導航定位軟體
計算模擬軟體
地質繪圖軟體
計算機印表機若干

合作情況

項目協作單位
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同濟大學
中國石化集團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
中國石化集團上海海洋石油局
天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中國科學院武漢測繪地球物理研究所
山東省地質科學實驗研究院

獲獎情況

1999年 中國科學院博士論文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2000年 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1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Marine Sciences of the Yellow Sea 優秀論文獎

招生信息

招生專業

海洋地質
海洋地球物理
海底構造
海洋工程地質
招生方向

海洋地球物理與構造地質
海洋工程地質
儀器地球物理
聲通訊

科研動態

潛標項目結題驗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