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漢語辭彙]

權臣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quán chén,指有權勢之臣,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通常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也可以指權傾朝野、威脅帝王統治的宦官。

詞語詳解

有權勢之臣(專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1、《晏子春秋·諫上十》:“今有車百乘之家,此一國之權臣也。”

2、唐劉知幾《史通·疑古》:“亦猶近者魏司馬文王害權臣,黜少帝,坐加九錫,行駕六馬。”

3、宋 秦觀 《邊防中》:“內難屢起,權臣擅事。”

4、明陳與郊《義犬》第一出:“我受本朝顧托,親見權臣,將謀不軌,安能剪此仇讐。”

5、京劇《烏龍院》第一場:“權臣當道,吸盡民膏,恨貪暴,聚集英豪。”

主要意義

權臣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勢力,權臣身份有當朝宗室、將帥、宰輔、外戚乃至宦官。封建社會裡政權(或皇權)的主要威脅有邊帥大將、權臣藩王、遊牧民族、農民起義等,其中權臣的威脅最大。西漢以降,及至趙宋,幾乎所有的改朝換代(十六國也有類似例子)都是由大臣、武將來完成的。比如王莽篡漢、曹丕立魏、司馬晉代魏、劉裕登極、宋齊相迭、楊堅代周、五代相替、“黃袍加身”等等。

權臣,既有安於高官厚爵、不索九錫,心安理得地做“無冕之王”的,如大漢大將軍霍光、魏太傅司馬懿、明首輔張居正等等,亦有覬覦神器、染指大寶的進取型梟雄,如桓玄被晉帝授九錫,滅東晉稱楚帝 ,後被復辟,魂斷問鼎路;楊玄感謀叛隋自立,也以失敗告終;大明重將石亨挾“北京保衛戰”之功,構陷民族英雄于謙在先,密謀顛覆英宗於後,亦不免身死人手,如此等等。所謂“成王敗寇”,權臣奪位成功,即是新朝廷“太祖、高皇帝”,失敗則身敗名裂。歷史也在君權、相權之爭中不斷前進。

歷代權臣

中國

•商朝:伊尹

•周朝:周公旦

•秦朝:趙高

•西漢:霍光、王莽

•東漢:竇憲、梁冀、董卓、李傕、郭汜、曹操

•曹魏: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東吳:孫駿、孫綝、諸葛恪

•西晉:司馬越

•東晉:王敦、桓溫、桓玄、司馬道子、劉裕

•南朝梁:侯景

•西魏:宇文泰

•北魏:宗愛、崔浩、乙渾、爾朱榮

•東魏:高歡、高澄、高洋

•北周:宇文護、楊堅

•唐朝:李林甫、楊國忠、李輔國、程元振、俱文珍、仇士良、朱溫、李克用、李茂貞

•北宋:高俅、蔡京

•遼朝:耶律乙辛

•西夏:沒藏訛龐、梁乙埋、任得敬

•金朝:胡沙虎

•南宋:賈似道

•元朝:伯顏、燕帖木兒

•明朝:嚴嵩、張居正、魏忠賢

•清朝:多爾袞、鰲拜、索額圖、隆科多、年羹堯、明珠、肅順、和珅

越南

•丁朝:黎桓

•黎朝:李公蘊

•李朝:李常傑、李道成、陳嗣慶、陳承、陳守度

•陳朝:陳守度、陳國峻、胡季犛

朝鮮

•高麗:慶大升、李義旼

•李朝:興宣大院君

日本

•鎌倉幕府:北條時政

•室町幕府:三好長慶、織田信長

歐洲

•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丕平

•法國:黎塞留、馬扎然

•德國:俾斯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