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ABL機載雷射武器(Airborne Laser)項目90年代啟動,用於戰區彈道飛彈助推段防禦及其它戰術目標防禦,具有反衛星能力。平台為波音747-400飛機,採用氧碘化學雷射器,系統最終由14個模組組成,功率200-300萬瓦。已完成機載雷射器模組、束控系統、殺傷力、大氣傳輸和助推段主動跟蹤等演示驗證。1997年開始研製作戰樣機。
1998年8月滿足飛行要求的輕型模組輸出功率已接近30萬瓦,跟瞄精度達0.1微弧度
2002年進行攔截飛彈試驗,2006年完成3架機載雷射戰機,2008年完成7架飛機,實現戰區作戰能力。
項目發展
該項目對外放出的已知訊息並不很多,但在2010年前後進行了多次攔截實驗。其中2010年2月12日,美國飛彈防禦局宣布,“機載雷射器”(ABL)系統於前一天成功擊落一枚彈道飛彈。這是美軍“定向能”雷射武器首次完成飛彈攔截試驗。據悉,本次攔截試驗在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穆谷點海軍航空兵基地內進行。試驗中,大功率雷射器系統由一架波音747飛機攜帶升空,在飛行過程中對一枚“液體燃料”推進的彈道飛彈實施了成功攔截。這次試驗從一定程度上驗證了ABL系統的作戰能力,因而對該計畫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當年8月美國空基雷射試驗由周六推遲至周二(因為一個閥門出現故障),原計畫周六晚上10點左右進行,持續時間約50秒。最初計畫是兩周前開始試驗,但是靶彈(短程飛彈)發射架出現問題;推遲一周后機上目標跟蹤鎖定系統又出現故障。本次靶彈離波音747的距離是2月份試驗的兩倍,飛彈防禦局Lt. Gen. Patrick O'Reilly稱2月後該局進行了大量理論計算,了解雷射在大氣層內傳播的距離。ABL的射程保密,但是2月試驗的打擊距離是50英里以上。O'Reilly稱“第一次試驗帶來的大量信息實際上告訴我們可以在預計射程兩倍以上的距離進行打擊,在6月我們實際上進行了一次實驗,顯示我們實際上可以達到比這更大的射程。”
當年9月經過四次推遲,9月1日的試驗中,美國機載雷射器沒有將靶彈擊落.本次試驗的打擊距離是100英里以上,地點是加州中部海岸的穆古角美國海軍空中作戰中心.雖然系統成功跟蹤鎖定靶彈,雷射也已經擊中目標,卻沒有實現摧毀.飛彈防禦局(MDA)稱"項目人員正在積極調查,確認沒能摧毀靶彈的原因".因為各種技術原因,MDA反覆推遲本次試驗;試驗失敗後,MDA過了一個星期也沒有公布"失敗"這個訊息.MDA發言人Richard Lehner稱"直到今天我們都沒有接到詢問."
當年今年10月20日,ABL空基雷射試驗再次失敗。固體靶彈成功發射,機載系統成功捕獲目標並鎖定,但沒有轉換成(使用雷射束的)主動鎖定程式,於是高能雷射根本沒有發射。MDA稱調查正在進行中,特別是研究雷射系統中一個閥門上出現的問題。
項目停止
2011年12月下旬,美國國防部決定終止ABL機載雷射器(Airborne Laser)研發項目。在此之前,該項目研發時間已經接近16年,總耗資超過50億美元,並且進行了數次彈道飛彈攔截試驗。儘管ABL項目已經被終止,但通過實施該項目,美國在雷射器技術、能源製備和光束控制等領域均取得了很大進展,這為其新型機載雷射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美國飛彈防禦局(MDA)已經開始尋求可由高空無人機攜帶的新一代機載雷射器。2012年2月14日,波音公司的ALTB機載雷射武器試驗平台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了最後一次謝幕試飛(如右圖)。ALTB機載雷射試驗機戰績塗裝表明了該機成功進行了9次攔截試驗。其中,上面七枚為靶彈,下面兩枚是真實彈道飛彈目標,這兩枚飛彈里一枚是固體燃料飛彈,一枚是液體燃料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