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教材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教材

2.3.1 3.1.2 3.2.1

圖書信息1

作/譯者:王洪琳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
ISBN:9787504523013 [十位:7504523011]
頁數:319 重約:0.430KG
定價:¥23.90

內容提要

為了更有效地培養高級技能人才,自1995年起,原勞動部、原機械工業部和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依據國家《工人技術等級標準》和《職業技能鑑定規範》,共同組織編寫了一套機械類高級技工學校統編教材,本書是其中的一本。
本書著重敘述了機械零件、機構、機械傳動和液壓傳動的基本工作原理,典型零部件的結構,參數及材料、公差的選用。尤其對各零件、機構、機械傳動、液壓元件的套用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
本書可作為高級技工學校機械專業、中級技工學校機械高級班的教材,也可作企業高級工培訓和在職工人自學用書。
本書由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王洪琳、楊琳、劉燕亭、劉同森、周崢編寫,王洪琳主編;由陝西012基地技工學校陳彩雲、成都航空儀表公司高級技工學校吳稠、長春一汽集團公司技工學校何兆風審稿。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機械基礎知識
§1.1機構的基礎知識
§1.2機構的力學基礎
§1.3機械上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第二章 典型零部件的結構、套用及簡單計算
§2.1軸
§2.2鍵、銷
§2.3聯軸器和離合器
§2.4軸承
§2.5彈簧
第三章 平面連桿機構
§3.1平面連桿機構的分類、特點及套用
§3.2平面連桿機構的運動和受力分析
§3.3確定平面連桿機構的圖解法 更多

圖書信息2

書名: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書號:9787302275961
作者:于濤等
定價:42元
出版日期:2012-2-16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全書以金屬切削加工基本理論為基礎,以切削加工過程工藝設計為主線,以刀具、工具機、夾具、工藝四個方面知識模組的系統分析為目標,兼顧機械製造學科理論與現代製造技術的前沿知識。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供工廠、企業、科研院所從事機械製造、機械設計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1
思考題3
第2章 金屬切削過程及其控制4
2.1 金屬切削基本知識4
2.1.1 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運動4
2.1.2 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9
2.1.3 刀具角度10
2.1.4 切削層參數和切削方式19
2.1.5 刀具材料20
2.2 金屬切削過程中的變形27
2.2.1 切削變形過程28
2.2.2 切削過程中的變形區及其變形特點29
2.2.3 切削過程變形程度衡量參數33
2.2.4 影響切屑變形的因素37
2.2.5 切屑的種類及控制39
2.3 切削力42
2.3.1 切削力的來源42
2.3.2 切削力分析42
2.3.3 切削力測量43
2.3.4 切削力計算44
2.3.5 影響切削力的因素45
2.4 切削熱和切削溫度48
2.4.1 切削熱的產生與傳出49
2.4.2 切削溫度的測量49
2.4.3 刀具切削溫度分布規律49
2.4.4 影響切削溫度的因素51
2.5 刀具失效和刀具壽命54
2.5.1 刀具失效形式55
2.5.2 刀具磨損原因及過程57
2.5.3 刀具使用壽命及其與切削用量之間的關係60
2.5.4 刀具合理使用壽命的選擇62
2.6 刀具幾何參數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選擇64
2.6.1 刀具幾何參數的合理選擇64
2.6.2 切削用量的合理選擇71
2.7 磨削原理74
2.7.1 砂輪的特性和選擇74
2.7.2 磨削過程及磨削溫度79
本章基本要求81
思考題與習題81
小論文參考題目83
第3章 金屬切削加工方法及裝備84
3.1 概述84
3.1.1 工具機的基本組成和技術性能84
3.1.2 工具機的分類和型號編制85
3.1.3 工具機的運動分析88
3.2 外圓表面加工91
3.2.1 外圓表面的車削加工91
3.2.2 外圓表面的磨削加工101
3.2.3 外圓表面的光整加工105
3.3 孔加工106
3.3.1 鑽孔、擴孔和鉸孔107
3.3.2 鏜孔116
3.3.3 磨孔120
3.3.4 珩磨孔121
3.3.5 拉孔122
3.4 平面加工124
3.4.1 銑平面125
3.4.2 刨平面130
3.4.3 磨平面131
3.5 齒輪加工132
3.5.1 齒形加工原理133
3.5.2 滾齒133
3.5.3 其他齒輪加工方法136
3.6 數控加工139
3.6.1 數控工具機的基本工作原理139
3.6.2 數控工具機的分類139
3.6.3 數控工具機套用範圍及特點143
本章基本要求144
思考題與習題144
小論文參考題目145
第4章 工具機夾具設計原理146
4.1 概述146
4.1.1 工件的安裝146
4.1.2 工具機夾具的分類147
4.1.3 工具機夾具的組成148
4.1.4 工具機夾具的作用148
4.2 工件在夾具中的定位148
4.2.1 定位和基準的概念149
4.2.2 工件的定位原理150
4.2.3 工件的定位方法與定位元件152
4.3 定位誤差的分析與計算161
4.3.1 定位誤差及其產生原因161
4.3.2 定位誤差的計算實例164
4.4 工件在夾具中的夾緊169
4.4.1 夾緊裝置的組成和要求169
4.4.2 夾緊力的確定169
4.4.3 典型夾緊機構171
4.4.4 夾緊動力源179
4.5 各類工具機夾具181
4.5.1 鑽床夾具181
4.5.2 銑床夾具186
4.5.3 車床夾具189
4.5.4 數控工具機夾具191
4.6 工具機夾具的設計步驟與方法196
本章基本要求198
思考題與習題198
小論文參考題目202
第5章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203
5.1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基本概念203
5.1.1 工藝規程及其作用203
5.1.2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基本組成204
5.1.3 工藝規程的類型及格式205
5.1.4 生產綱領、生產類型及其工藝特徵209
5.2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訂211
5.2.1 工藝規程設計的原則及步驟211
5.2.2 產品的零件圖與裝配圖的分析211
5.2.3 毛坯的確定213
5.2.4 定位基準選擇215
5.2.5 工藝路線的擬定220
5.2.6 工具機及工藝裝備的選擇227
5.2.7 切削用量的確定228
5.2.8 時間定額的確定228
5.3 工序尺寸和工藝尺寸鏈計算229
5.3.1 加工餘量的確定229
5.3.2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確定234
5.3.3 工藝尺寸鏈計算235
5.4 工藝規程(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244
5.4.1 勞動生產率分析244
5.4.2 工藝成本分析245
5.5 制訂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實例247
5.5.1 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分析247
5.5.2 CA6140車床主軸的工藝過程分析250
5.5.3 圓柱齒輪加工254
本章基本要求258
思考題與習題258
小論文參考題目259
第6章 機械加工質量分析與控制260
6.1 機械加工精度概述260
6.1.1 加工精度與加工誤差260
6.1.2 獲得加工精度的方法261
6.1.3 工藝系統的原始誤差262
6.1.4 研究機械加工精度的方法262
6.2 工藝系統原始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263
6.2.1 工藝系統的幾何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263
6.2.2 工藝系統的受力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267
6.2.3 工件內應力對加工精度的影響272
6.2.4 工藝系統受熱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273
6.3 加工誤差統計分析277
6.3.1 加工誤差的分類277
6.3.2 分布圖分析法278
6.3.3 點圖分析法282
6.4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286
6.4.1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概述286
6.4.2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對機器使用性能的影響287
6.4.3 影響表面粗糙度的因素289
6.4.4 影響加工表面層物理力學性能的因素291
6.4.5 提高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方法293
6.5 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294
6.5.1 機械振動的基本概念295
6.5.2 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強迫振動295
6.5.3 機械加工過程中的自激振動297
本章基本要求298
思考題與習題299
小論文參考題目300
第7章 機械裝配工藝規程設計301
7.1 機械裝配概述301
7.1.1 裝配的概念301
7.1.2 裝配的組織形式301
7.1.3 裝配精度302
7.1.4 裝配系統圖與裝配單元303
7.2 產品結構的裝配工藝性304
7.3 裝配尺寸鏈305
7.3.1 裝配尺寸鏈的概念305
7.3.2 裝配尺寸鏈的建立305
7.3.3 裝配尺寸鏈的計算方法309
7.4 保證裝配精度的裝配方法311
7.4.1 互換裝配法311
7.4.2 選擇裝配法314
7.4.3 修配裝配法315
7.4.4 調整裝配法320
7.5 裝配工藝規程的制定321
7.5.1 制定裝配工藝規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所需的原始資料321
7.5.2 制定裝配工藝規程的步驟322
本章基本要求323
思考題與習題324
小論文參考題目325
第8章 機械製造技術發展326
8.1 先進制造技術概述326
8.1.1 先進制造技術的提出326
8.1.2 先進制造技術的含義328
8.1.3 先進制造技術的內容328
8.1.4 先進制造技術的分類329
8.2 先進制造工藝330
8.2.1 超高速加工330
8.2.2 超精密加工333
8.2.3 微機械與微細加工337
8.2.4 納米技術340
8.2.5 快速原型技術341
8.2.6 現代表面工程344
8.3 柔性製造系統346
8.4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348
8.4.1 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的提出348
8.4.2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的含義及發展過程349
8.4.3 CIMS的系統結構350
本章基本要求351
小論文參考題目351
參考文獻35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