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岡柄鏽菌

橋岡柄鏽菌

夏孢子堆生於葉下面,稀在葉上面,散生或聚生,圓形或不規則,直徑0.5-2mm,裸露,肉桂褐色,粉狀;夏孢子球形或近球形,23-35× 22-33μm,壁 2-2.5μm厚,黃褐色,有疏刺(刺距2.5-5μm),芽孔不清楚,可能4-5個,散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橋岡柄鏽菌橋岡柄鏽菌
夏孢子堆生於葉下面,稀在葉上面,散生或聚生,圓形或不規則,直徑0.5-2mm,裸露,肉桂褐色,粉狀;夏孢子球形或近球形,23-35×22-33μm,壁2-2.5μm厚,黃褐色,有疏刺(刺距2.5-5μm),芽孔不清楚,可能4-5個,散生。
冬孢子堆似夏孢子堆;冬孢子橢圓形或寬橢圓形,常具縱隔,隔膜處輕度縊縮或不縊縮,23-30×18-23μm,壁光滑,均勻1-2μm厚或芽孔處略增厚(2.5-4μm),黃色或淡黃褐色,近乎透明,兩個細胞的芽孔頂生或側生,柄無色,長可達50μm,常萎縮。

中國分布:

麒麟葉Epipremnumpinnatum(L.)Engl.台灣:高雄(01595),台北(05048);廣東:廣州(70411);海南:瓊山(Y.Hashiokano.22,模式,未見)。
疣柄魔芋AmorphophalusvirosusN.E.Brown雲南:西雙版納(70412)。

世界分布:

中國南部;日本琉球群島。

本種特點

本種主要特徵是夏孢子呈球形,直徑可達35μm,冬孢子多具縱隔膜。本種首次發現於台灣,因只有夏孢子階段而予以無性型名稱UredotaiwanianaHiratsuka&Hashioka(1934),其模式標本(05048)采自台北。1939年Y.Hashioka在海南省瓊山市採得冬孢子階段的標本,再由Hiratsuka(1942b)作為新種發表。此模式未能借到,附圖系根據作者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疣柄魔芋上所采的標本所繪。
本種與菲律賓的魔芋屬Amorphophallussp.上的PucciniapaullulaH.Sydow&P.Sydow(Philipp.J.Sci.,Bot.8:195,1913)近似,但後者的夏孢子和冬孢子都較小(據原描述夏孢子直徑為20-26μm,冬孢子為20-24×18-21μm);冬孢子雖亦多具斜隔或縱隔,但隔膜處顯著縊縮,孢子的兩個細胞極易分離。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九)

鏽菌目,鏽菌的分類主要根據冬孢子的性狀。銹科與柄銹科的繼續存在是肯定的,問題在於以下是否各分裂為數小科,但蕨銹科從柵銹科分裂出來成為獨立一科,不論從寄生方式或寄主關係看,已經成熟,可把鏽菌目下分3科:蕨銹科、柵銹科、柄銹科。本期就是盤點鏽菌目的真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