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指路的由來
說起“樵夫”這個名字,還真就很有歷史感,那還是2001年“杏兒”給起的。十五年前跟“瀋陽山旅戶外俱樂部”一起玩的時候,那裡的一名店員戶外名叫“杏兒”,絕對的“戶外美女”。她大方活潑親和力超強,標誌性的微笑是很有魔力的。
兩年後,也就是2003年,我有了自己的遠山戶外,漸漸地去“山旅”的時候不多了,至今一晃差不多十年沒見“杏兒”了,想見!但一直沒見過。戶外圈最近這十年里,大家漸漸的記住了“樵夫”這個名字,也一直記著這名字是“杏兒”給起的。
記不得多少年以前了,那時候的樵夫還是一個每周都背包進山的戶外領隊。一來二去經常在一起玩的人,彼此已經由客戶關係變成了朋友。這些朋友中有個比我年長几歲的大哥,戶外人稱“光圈”,為人謙和,與世無爭。他的腦子裡總也不缺乏想法,也就是現在年輕人常說的“腦洞”。跟他認識多年,我倆的聚會都是在憧憬未來的“唾沫星飛濺”中度過的。有一次“飛濺”中,他提議我寫本書,書名當然不是叫《月子》而是叫《樵夫指路》,書的內容是關於早年間我們走過的戶外線路,有點類似現在的所謂攻略。
他說這是給以後的驢友留下一個戶外出行指南,也免得總要我帶新人重複走過的線路。在當時,我覺得戶外愛好者人群還沒有那么大,更主要是也沒有時間靜下來寫一些文字。現在看來我沒有他的預見性,不過還好,現在各種渠道能查到的攻略已經比比皆是了,那時候的《樵夫指路》也就只是一個想法了。
一晃好多年過去了,“樵夫指路 ”這個名字就沒有人再提起,但對我來說,這名字一直都印在腦海里。
從99年開始玩戶外那天起,就總覺得應該給戶外這個圈子乾點什麼,但是十幾年的人生,一直在忙忙碌碌中苟延殘喘,每天的生活都像“狗攆兔子”,為生計,為家庭,跟所有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一樣,大同小異吧。當所有的忙碌堆積到無法承載的時候,就是選擇放棄的時候。
2015年,我從遼寧興隆集團辭職後,先是在5月成立了遼寧省登山戶外徒步運動協會,接著在12月份,又跟“大帥”去南極待了一個月。南極期間,在文森峰大本營挨餓被困的那幾天,是真正讓我有了一次“想靜靜”的機會,也是第一次把大腦徹底放空,然後把腦子裡的思路抽絲剝繭的捋出來,一個一個的把想法跟大帥分享,也無數次問自己,我最想要的是什麼?最後,久違的飛機把我們接離南極大陸,除了瘦了十幾斤,還有一個決定,是那次南極之行的結的果。
從今年三月份開始,一步一步的踐行自己的想法。首先做“加法”,搭建一個又一個平台,讓更多有情懷、有信心的戶外人走到一起,用“眾合夥”的理念去乾戶外的事。實際無論是大戶外圈,還是我的眾山集團內部,我一直都秉承“眾合夥”的理念去經營,因為戶外這個圈子不同於其他行業,這圈子裡很有“江湖氣息”,特別是在東北,特別是早年間的戶外圈。大家都知道,戶外人講究團隊精神,但戶外圈子的帶頭人又大多比較自我、比較傲氣、比較爭強好勝,所以,在戶外圈子合作幹事,還是挺難的。其實大家都知道合作共贏這個道理,只不過需要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合作模式和一個共同盈利的方式。
路雖艱辛,但不能放棄,辦法總比困難多。登山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堅定的信念。所以,我們只要想做事,有一份堅守和執著,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經過了半年的努力,眾山戶外體育產業集團基本實現了團隊建設的初步階段,各項工作也已經起步前行,穩定一段之後,就要進入一個做“減法”的階段,讓更多的人跟我一起分擔更多的事,讓我有空去乾我自己最喜歡的事。
於是,有一天,我又想起了這個名字“樵夫指路”。想弄個訂閱號,在有空的時候,有個地方磨嘰磨嘰我感知的戶外那些事,就像有個話筒,讓我絮叨絮叨已進不惑之年的掏心肺腑之言,至於台下有沒有觀眾,或是聽眾多寡,還真不是我關心的。記得有句話說得好:有飯送飢者,有話送知人。
關於樵夫指路內容的梗概
遠山有一樵夫,久居深山,略識上下遠近之小徑,偶遇山外客,遂指路之。更喜漁獵耕讀,閒來品茗,論道……
這段文字,是我寫在訂閱號“功能介紹”里的話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只要有空,就會寫點東西,可能是遊記,可能是評論,也可能是感悟,還可能是牢騷,你看看權當一樂,若對你有用,那就“善莫大焉”了。當然,你也可以把這當成“樵夫之路”,跟我一起審視一下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無論是樵夫指路,還是樵夫之路,反正我們都一樣,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