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雌蛾體長32-35毫米,翅展約100-115毫米,雄蛾略小。體翅灰褐色,前翅基部暗褐色,外側為一褐條紋,條紋內緣略呈紫紅色;翅中央有一眼狀紋,翅頂角外側有紫紅色紋兩條,內側有黑褐色短紋兩條;外橫線棕色、雙鋸齒形;翅外緣黃褐色,其內側有白色條紋。後翅與前翅略同。卵:橢圓形,乳白色,初產卵呈淺灰色,長徑2毫米左右。卵塊表面覆有黑褐色絨毛。
幼蟲
初孵幼蟲黑色,成長幼蟲頭黃色,胴部青黃色,被白毛。各節亞背線、氣門上線及氣門下線處,生有瘤狀突起,瘤上具黃白色及黃褐色刺毛。腹足外側有橫列黑紋,臀足外側有明顯的黑色斑塊。臀板有3個黑點,或僅有1個,甚至完全消失。體長74—92毫米。蛹
紡錘形,黑褐色,體長27—34毫米。外被棕色厚繭。寄生植物
雜食性害蟲,危害銀杏、樟樹、板栗、楓楊、楓香、樺木、檫木、枇杷、柑桔等。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影響樹木生長。
危害規律
樟蠶1年發生1代,以蛹在枝幹、樹皮縫隙等處的繭內越冬。3月上旬開始羽化,4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後不久即可交尾,有強趨光性。卵產於枝幹上,由幾十粒至百餘粒組成卵塊,卵粒呈單層整齊排列,上披有黑色絨毛,常不易被察覺。2—4月間幼蟲相繼出現,1—3齡幼蟲群集取食,4齡以後分散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蟲老熟,陸續結繭化蛹,至7月下旬全部化蛹完畢。治理措施
1、燈光誘殺:利用成蟲的強趨光性,於每年2-3月間成蟲羽化盛期,用殺蟲燈(黑光燈或佳多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
2、藥濟塗乾:秋、冬季在樹幹基部(從地面到樹幹1.5米處)用石灰漿或石硫合劑塗乾,可消滅卵塊。
3、人工除治:在冬季人工刮除卵塊,或利用其蛹期長、結繭密集的特點,於冬季(或6至7月)組織人力從樹上將繭摘除,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卵。也可在老熟幼蟲下樹時人工捕殺。
4、生物防治:雨季初期,可採用白僵菌粉炮防治,或噴施蘇雲金桿菌1~2億/ml孢子懸浮液,效果良好。也可噴施無公害綠色農藥—25%阿維菌素·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2000倍液(一般施藥24小時後開始中毒死亡,使用前務必將瓶下部沉澱搖起,混勻後再使用,本劑對蠶有毒,養蠶區不宜使用)。
5、藥劑防治:樟蠶幼蟲3齡前抵抗力弱,並有群集性的特點,為防治最佳適期,及時噴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65%敵百蟲乳劑500~800倍液,殺蟲效果較好。也可使用森得保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3%高滲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1.2%苦·煙乳油植物殺蟲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4齡後則用9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