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龍

樊曉龍

樊曉龍,內蒙古準格爾旗薛家灣鎮陽塔村人,農民導演、編劇。他2008年底放棄了年收入10多萬元的裝修工作,開始寫劇本,下決心拍電影。當年夏天拍出一部給鄉親們看的農民題材的片子,於是有了影片《二哥》。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二平為了給身患重病的妹妹湊齊20萬元治療費用而四處奔波的感人故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樊曉龍,內蒙古準格爾旗薛家灣鎮陽塔村人,農民導演、編劇。因拍攝《二哥》、《村官》以及《跟著幸福走》三部電影在當地迅速走紅。

放棄工作追逐導演夢想

樊曉龍出生在內蒙古準格爾旗一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就參軍入伍,並且在入伍四個月後考進了軍區文工團,從事編導職業。2004年退伍轉業。在學校和部隊都是文藝骨幹,不但會表演,還會自己創作文藝節目。有一天晚上他看了電視劇《劉老根》以後,突發奇想:要拍部電影,因為準格爾旗經濟發展了,農民的生活也富裕了,這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用畫面記錄下來。就這樣,從來沒有拍過電影的樊曉龍拿起了攝像機。起初他認為拍電影很容易,就是拿個攝像機對著拍,此時的他連攝像機的開關在哪兒都不知道。但樊曉龍於2008年底放棄了年收入10多萬元的裝修工作,開始寫劇本,下決心拍電影。

處女作誕生

樊曉龍籌劃的第一部電影是反映清水河縣的一名國中殘疾女孩自強不息的勵志故事。他投資10萬元買了攝像機、電腦、搖臂、麵包車等設備,正式開始了處女作拍攝。但是,因為拍攝費用很大,同時,影片涉及的場景和人員很多,這部片子只拍了3分鐘就拍不下去了,樊曉龍不得不放棄了首部影片。
到了2009年4月,好多人已經在背後議論,給他打退堂鼓。然而樊曉龍這個性格倔強的小伙子,卻沒有因為第一次嘗試失敗而氣餒,他抓緊時間又開始了創作,決心在當年夏天拍出一部給鄉親們看的農民題材的片子,於是有了影片《二哥》。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二平為了給身患重病的妹妹湊齊20萬元治療費用而四處奔波的感人故事。
他用一個星期把劇本寫完,為了節省費用,並由戰友蘇威扮演影片中的男主角二平,除蘇威和女演員外,劇中所有演員都是以前跟樊曉龍乾裝修的工人,而且所有演員都沒有演出費。對於這些大多數還是建築工人和裝修工人的演員來說,拍攝時間很有限。只要這些農民工演員一有時間,樊曉龍就提著攝像機趕去拍攝。慢慢地,樊小龍花完自己所有的積蓄,影片難以為繼。就在這時,他的戰友,在《二哥》劇中扮演司機的韓有福拿出10萬元讓他拍下去,這讓樊小龍感動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在歷時4個多月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的成員克服了重重困難。 2009年7月,樊曉龍和他的農民兄弟們完成了《二哥》這部影片的拍攝。從專業角度講,影片的藝術手法及演員的演技都略顯稚嫩,後期製作也有些粗糙,但觀眾們認為,一群土生土長的農民,在缺資金少設備的情況下,能把取材於現實農村生活的故事完整搬上銀幕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功,電影封鏡後每天晚上在準格爾廣場放映,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草根電影屢獲好評

2010年初,他開始了第二部電影《村官》的拍攝,幸運的是這次有企業承諾贊助一半經費一起拍攝,為了將影片拍得更好,從演員海選到請攝影師,花銷也水漲船高。誰料就在開拍當天,投資方突然中斷合作,無奈,樊曉龍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直到影片拍到一半再也無法進行下去。此時,有好事者故意圍觀,想要看看這個異想天開的農民導演還有什麼“法術”。就在捉襟見肘之際,樊曉龍再次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決定:將婚房賣掉!這個想法一出口,就遭到妻子的竭力反對,周圍的親戚朋友也勸他趕快“收手”,可騎虎難下的樊曉龍又能怎么辦呢?往前沖尚有一絲希望,打退堂鼓就意味著以前的全部心血都白搭了。除了和自己一起拍電影的農民兄弟們,樊曉龍真可謂到了“眾叛親離”的絕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完成了影片《村官》的拍攝,並在準格爾電視台首次上映,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2011年,他在旗委、旗政府的支持下,又拍攝了第三部電影《跟著幸福走》,題材就是準旗生態移民的故事。影片敘述了發生在“瀧水村”的故事,該村村民生活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村里無水、無電、無路,被稱為三無村。旗委、旗政府為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實施了生態移民惠民工程,集中再現了當代農民的新生活。
電影以"三農"為題材,以準格爾旗生態移民政策為背景,記錄了農民身邊的現實生活。語言極富鄉土特色,影片以樸實真摯的創作風格和自然細膩的情節,通過流暢、唯美的電影畫面,呈現出清新委婉、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
該電影的出爐,為推進準格爾旗文化繁榮與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是準格爾旗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文藝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又一創新舉措。這對於大力宣傳和推介準格爾的文藝事業,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