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樂鞭於二十世紀初開始出現於樂隊中使用,其中包括馬勒的第五號及第六號交響曲、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及為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的樂隊配器。瓦雷茲於1931年為13位敲擊樂手而創作的離子化(Ionization)亦將樂鞭帶入成為現代敲擊樂器不可或缺之一。
現時所使用的樂鞭有兩種。第一種是使用彈簧式的鉸鏈,英文亦可稱為slapstick。其中一塊木板較長及附有手把,另一塊則較短,鉸鏈置於短木板的末端及長木板的手把位對上位置。彈簧式鉸鏈的樂鞭最大的好處是只需使用一隻手便能發出聲響,使用較方便但音量較少,而且不小心使用可能會遭夾傷。另一款樂鞭則使用活動式的鉸鏈,把兩塊長度相同的木板連線起來。每塊木板的外側都加上一個手把,敲擊樂手用雙手先把木板撐開,然後快速地將木板拍合而發出聲響。活動式鉸鏈的樂鞭所發出的聲量較大,但使用時則較為不便。布烈頓的音樂通常都會採用這種樂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