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疃鄉

"耕地6

總面積33.3平方公里。 耕地6,679畝,林地面積12,196畝。糧食總產量4,569,047斤。共2,248戶,8,220人。全鄉共轄10個村民委員會,含七個自然村。即:樂疃、樵嶺前、池子、永峪、尖古堆、白楊河、馬公祠。鄉政府機關因駐樂疃而得名。 鄉政府駐地樂疃,在建國前屬南域城二區所轄。建國後先後曾分尖古堆、樵嶺前兩個鄉, 1956年併入樂疃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以(84)魯政函60號檔案批准,將樂疃公社改建為樂疃鄉。 境內多山, 東部多系丘陵。地勢西高東低。鄉內以杏樹峪為最高,海拔730米,是博山與萊蕪的界山。東部老山頂是本鄉與八陡鎮的界山。兩山東西相峙,縱橫南北。中問深陷而高低不平。博(山)萊(蕪)公路由南向北貫穿全境。有季節性河流一條,發源於樵嶺前村西南淋漓溝水庫,沿經樵嶺前村、白楊河村、樂疃村和山頭鎮的土門頭村,注入孝婦河。 境內西部礦藏豐富,主要有砸石、石灰石、重晶石和花崗岩資源。儲量豐富,極易開採。除當地用為建築材料外,還暢銷煙臺、青島等地做為化工原料。 境內土壤有三種:一、沙土,面積1,705餘畝;二、紅粉土,面積約3,377畝;三、 白炭土,面積約1,200畝。以上土壤表層多為中壤,由於風化層較厚,顆粒粗,質地鬆散,有利於多種農作物和植樹造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