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的樂曲由於內容精煉、集中、往往沒有明顯的高潮。樂曲越長大,高潮的處理就越顯得重要。各種音樂的表現因素,有節奏、節拍、力度、速度、旋律、和聲、復調、調式、調性、音色、音區等,通過它們的發展和變化,可以促成樂曲高潮的形成。例如通過旋律的因素——《人民軍隊忠於黨》;節奏與速度的因素——《北京頌歌》;調式與調性的因素——《毛主席 走遍祖國大地》;力度的因素——《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前進》;和聲與復調的因素——《大紅棗兒送親人》等。不論高潮的處理或主題的發展,在實際創作中常常是幾種手法結合運用。
相關詞條
-
樂曲
樂曲,指音樂作品,廣義而言可以指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審慎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音樂的定義仍存在著激烈的爭議,但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於...
釋義 樂曲介紹 -
《二泉映月》[樂曲]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
基本簡介 音樂作品 樂曲賞析 樂曲影響 社會評價 -
《鹿鳴》[古代樂曲]
《鹿鳴》是一首古代君王宴請群臣、民間宴請嘉賓時演唱助興的樂曲。本首詩選自《詩經·小雅》。
出處 原詩 注釋 賞析 -
鷓鴣飛[民間樂曲]
鷓鴣飛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樂譜最早見於1926年嚴固凡編寫的《中國雅樂集》,該書所載《鷓鴣飛》的解題是:“簫,小工調。本曲不...
改編歷史 創作背景 樂曲賞析 作者簡介 -
百鳥朝鳳[民間樂曲]
《百鳥朝鳳》是一首被稱為“鼓吹樂”或“鼓樂”的民間吹打樂合奏曲,最早流行於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是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它以熱鬧歡快的曲調,描...
歷史沿革 特色 發展 -
思鄉曲[馬思聰創作樂曲]
《思鄉曲》是馬思聰(1912-1987)於1937年所寫《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鄉曲》是他的代表作),主...
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樂曲欣賞 樂曲理解 -
《撥動心弦的樂曲》
《撥動心弦的樂曲》為現代網路作家橡皮擦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該部作品目前處於已完成狀態中,原創首發於小說閱讀網,作品內容跌宕起伏,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散文作品...
基本信息 簡介 內容欣賞 參考資料 -
二泉映月[二胡樂曲、阿炳代表作]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
創作背景 樂曲賞析 樂曲影響 社會評價 作者簡介 -
《二泉映月》[二胡樂曲、阿炳代表作]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
創作背景 樂曲賞析 樂曲影響 社會評價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