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

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

《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為適應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育的基本特點,《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精選了“構成”學科傳統而穩定的教學內容,著重介紹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和設計方法。為了幫助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並把握教材的精髓,《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在內容上突出主幹與重點,圖文結合、深入淺出,以圖例闡述設計方法,在敘述風格上力求平實生動、通俗易懂。 為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在每章起首編寫了概括性的“導讀”、“關鍵字”;為使學生既準確地掌握課程重點,又能進一步開闊思路、豐富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章末附有歸納性的“練習”。 《構成:平面立體色彩構成》適用於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同時適用於各種社會美術及藝術設計培訓機構、藝術設計愛好者。

圖書信息

叢書名: 高職高專Art Design新思維設計系列教材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2 x 1.2 cm ; 281 g

ASIN: B001IUA8C6

目錄

導言/1

第一章 平面構成/1

第一節 平面構成的概述/2

一、平面構成的基本概念/2

二、平面構成的特點/2

三、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2

四、平面構成的分類/2

第二節 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3

一、平面構成中基本形的創造/3

二、點的構成/5

三、線的構成/7

四、面的構成/8

五、點、線、面的綜合構成/12

第三節 平面構成組織形式/17

一、重複/17

二、近似/20

三、漸變/24

四、發射/25

五、特異/29

六、密集/29

七、對比/31

八、空間/32

九、肌理/35

十、打散/35

十一、平衡/37

第二章 色彩構成/39

第一節 色彩的屬性和色彩的混合/40

一、色彩的範疇/40

二、色彩的三要素/40

三、色彩的體系(色立體)/41

四、三原色/43

五、加色混合/44

六、減色混合/44

七、空間混合/44

八、色彩調和/44

第二節 色彩的心理和色彩的配置/45

一、色彩的視知覺現象/45

二、色彩的感覺/46

三、色彩的聯想與象徵/50

四、明度對比/51

五、色相對比/53

六、純度對比/60

七、冷暖對比/64

八、色彩對比與色彩面積、位置和形狀的關係/66

第三章 立體構成/79

第一節 立體構成的概述/80

一、立體構成的概念/80

二、立體構成的三個條件/80

三、立體構成中形態的要素/80

第二節 立體構成的形式美法則/81

一、形象的重複/81

二、整體的韻律/81

三、對比與調和/81

四、構圖的平衡/82

五、形象的特異/82

第三節 立體形態形式感覺、材料的選用及構成方法/82

一、立體形態形式感覺/82

二、立體構成中材料的選用/83

三、立體構成的構成方法/83

參考書目/114

後記/115

序言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正在蓬勃發展,其中尤以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最為迅猛。面對這樣的局面,如何使專業與市場崗位需求結合,如何採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成果來提高教學質量,職業院校畢業生如何適應市場等,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是一種特色教育,說到底也是一種特色職業崗位教育,它培養的學生應該符合行業和職業崗位對套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開展教學,怎樣設定課程、編寫符合本專業特色的教材,是我們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工作的重點。

鑒於此,我們邀請部分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進行探討。大家一致認為高職藝術設計教學必須改革,決不能像過去那樣概念、理論大灌輸,要淡化傳統藝術院校的美術教學模式(即單純的技術和美術觀念),而應注重職業實踐操作教學,培養社會能力教學,提高創新思維教學和適應職業崗位的教學水平。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只有在教師、教學、課程、教材建設等方面真正適應職業崗位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套用能力的要求,才能培養出契合社會市場需求的套用型人才。本叢書的編寫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力求融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於一體,觀點明確,深入淺出,圖文結合,注重各章節的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突出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的特點,基本達到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和調整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