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5米,胸徑55厘米;樹皮淺黃灰色、深灰色或灰褐色, 不規則縱裂;一年生枝綠色,無毛,二、三年生枝黃綠色、淡褐黃色或暗綠黃色,稀淡褐色。葉條形,列成兩列,通常直,長1.1-2.5厘米,寬2.5-3.5毫米,先端凸尖,上面光綠色,無隆起的中脈,下面淡綠色,氣孔帶常與中脈帶等寬,綠色邊帶與氣孔帶等寬或稍寬。雄球花圓柱狀,長約8毫米,基部的苞片有明顯的背脊,雄蕊多數,各有4個花葯,藥隔先端寬圓有缺齒。種子橢圓形、卵圓形、倒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4.5厘米,徑1.5-2.5厘米,熟時假種皮淡紫褐色,有白粉,頂端微凸,基部具宿存的苞片,胚乳微皺;初生葉三角狀鱗形。花期4月,種子翌年10月成熟。
嫁接樹:香榧(浙江諸暨、東陽) 羊角榧、細榧(浙江)
高達20米,乾基高30-60厘米,徑達1米,其上有3-4個斜上伸展的樹幹;小枝下垂,一、二年生小枝綠色,三年生枝呈綠紫色或紫色;葉深綠色,質較軟;種子連肉質假種皮寬矩圓形或倒卵圓形,長3-4厘米,徑1.5-2.5厘米,有白粉,乾後暗紫色,有光澤,頂端具短尖頭;種子矩圓狀倒卵形或圓柱形,長2.7-3.2厘米,徑1-1.6厘米,微有縱淺凹槽,基部尖,胚乳微內皺。產於浙江諸暨楓橋、西黃三坑海拔約600米之山坡栽培頗多,有百齡以上結實力仍未衰退的大樹;東陽十里坡也有栽培。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400米以下,溫暖多雨,黃壤、紅壤、黃褐土地區。
榧樹喜光而好涼爽濕潤的環境,常散生於土層深厚有林的黃壤谷地,忌積水低洼地,乾旱瘠薄處生長不良,能耐寒,樹齡200年而不衰。用種子繁殖,發芽率可達80%。
地理分布
為中國特有樹種,產於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貴州松桃等地,模式標本采自浙江。
繁殖方法
嫁接用播種的實生苗作砧土。幼苗要遮蔭。移植在春季進行,要帶土球,不需修剪。老樹幹易長苔蘚、真菌等要注意去除。
種子繁殖
秋季果熟後採種播種,貯藏期過於乾旱,常延遲一年發芽或喪失發芽力。播前應選種以區別雌雄,圓形者為雌,長形者為雄。為了打破榧樹種子休眠期,播前把種子和濕沙相間層積,堆積50cm左右高,上搭涼棚,保持濕潤,層積期間把沙子和種子混拌幾次,上下翻動,待種殼裂開,胚根開始外露,即可播種。雨水至驚蟄為適時播種期,播時點播按株距5cm,每穴1-2粒覆土1.5cm,保持濕潤,適當遮蔭。清明至穀雨期間幼苗陸續出土,每公頃播種量270kg。加強水肥管理。雌苗枝多橫展,雄苗分枝狹小且常有分枝。用種子、扦插、壓條、分根均可繁殖。嫁接、扦插、播種繁殖。扦插用一年生嫩枝髮根強。
扦插繁殖
該法生產中常採用。把畦做好後,按行距20~25cm開一淺溝,選健壯枝條剪成15~18cm長,插入2/3,澆水保持濕潤。
嫁接繁殖
選擇4-5年生幼苗做砧木,剪取1-2年生的健壯母株側枝做接穗,進行嫁接繁殖。在4月初把砧木在離地面3-4cm的地方截斷,修光切面,隨後切深3cm的切口,插入削好的接穗。讓木質部和韌皮部互相靠緊,用繩紮好。培細土堆,使砧木呈饅頭狀,上面遮蔭。秋分前後拆去遮蔭物,扒開堆土,長出的新梢修理一下。培育2年後,苗能長60cm以上高,此時可出圃。如果採種用的榧樹,每公頃栽植300株左右,栽培後加強水肥管理。
壓條繁殖
春季選近根新枝,彎曲至近地面,切傷部分外皮,用土堆埋節傷部分,澆水次年早春先將連線老樹一端節斷,秋天移栽定植。分根,早春將叢生的新株分開定植,經常澆水,直至成活。
栽培技術
播種
秋播或春季2-3月上旬播種。條播,溝寬10cm,深10cm,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倍,播後蓋章,每1hm播種最1500kg。幼苗出土後揭去蓋草,反搭棚遮蔭。第2年春季,按行距35cm,株距15cm移植。移植後澆水數日,以保成活。
移栽
剪取硬枝,在畦上每隔25cm開溝一條,將插條靠溝一邊排列,覆土壓實,露出地面1/3,次年早春定植。
田間管理
每年都應進行中耕除草,培土追肥,定植5年後須進行嫁接及整枝、修剪。
病蟲防治
主要有天牛為害。
⑴人工防治:利用天牛成蟲的假死性,可在早晨或雨後搖動枝幹,將成蟲振落地面捕殺,或在成蟲產卵期用小尖刀將產孵槽內的卵殺死。在幼蟲期經常檢查枝幹,發現蟲類時,用小刀挖開皮層將幼蟲殺死,發現被害枯梢及時剪除,集中處理。
⑵藥劑防治:在新排糞孔內放入沾有30~50倍50%敵敵畏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的棉花團,或放入1/4片磷化鋁,然後用泥封住蟲口,進行藥殺。
⑶樹幹塗白:星天牛產卵多在樹幹下部,可在樹幹上涮白塗劑(生石灰1份:硫磺粉1份:水40份),對成蟲有忌避作用。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甘,平。
①《本經》:味甘,溫。
②《別錄》:有毒。
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澀,無毒。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
①《本草經疏》:入手太陰、陽明經。
②《本草新編》:入胃、脾、大腸經,又入肺。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潤燥。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燥咳,便秘,痔瘡。
①《本經》: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
②《別錄》:主五痔。
③陶弘景:療寸白。
④孟詵: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營衛,明目。
⑤《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
⑥《生主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
⑦《本草備要》:潤肺,殺蟲。
⑧《本經逢原》:與使君子同功。
⑨《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補氣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注意
①蘇拭《物類相感志》:榧子殼反綠豆。
②《本草衍義》:(食之)過多則滑腸。
③《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火,熱嗽非宜。
附方
①治寸白蟲:榧子日食七顆,滿七日。(《食療本草》)
②治白蟲: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盡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經宿蟲消自下。(《救急方》)
③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代實用中藥》)
④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餅兩三個,以榧子為末,白湯服三錢,日三服。(《聖濟總錄》)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疏》:榧實,《本經》味甘無毒,然嘗其味,多帶微澀,詳其用,應是有苦,氣應微寒。五痔三蟲,皆大腸濕熱所致,苦寒能瀉濕熱,則大腸清寧而二證愈矣。
②《本草新編》:榧子殺蟲最勝,但從未有用入湯藥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人湯劑,蟲痛者立時安定,親試屢驗,故敢告入共用也。凡殺蟲之物,多傷氣血,惟榧子不然。
臨床套用
①治療鉤蟲病
每日吃炒榧子3~5兩,直至確證大便中蟲卵消失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蟲),皆經1月左右痊癒。治程中未見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則療效更佳。
②治療絲蟲病
取榧子肉5兩,頭髮灰(血餘灰)1兩,研末混合調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為一療程。臨床觀察20例,第一療程後微絲蚴轉陰4例,第二療程後轉陰9例,其餘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治程中除1例服藥後有輕度頭暈外,其他皆無不良反應。初步認為本品對殺滅微絲蚴有一定作用。
民族用藥
維藥
比恩都克:種子用於脾胃虛弱,蟲積腹痛,便秘咳嗽,體倦陽痿《維藥志》。
蒙藥
胡日乾一布格日:種子用於小兒疳積,蟲積腹痛《蒙藥》。
經濟
邊材白色,心材黃色,紋理直,結構細,硬度適中,有彈性,有香氣,不反撓,不開裂,耐水濕,比重0.56。為建築、造船、家具等的優良木材;種子為著名的乾果—香榧,亦可榨食用油;其假種皮可提煉芳香油(香榧殼油)。
種子經炒熟後味美香酥(市場上名為椒鹽香榧),含油量41.89%,蛋白質10%,碳水化合物28%,灰分2.6%,其他13.51%;種子油可食用,並可制潤滑劑和制蠟。
現代研究
化學成份
種子含54.3%的脂肪油,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74.88%。
藥理作用
⑴驅蟲作用 榧子浸膏在試管內對豬蛔、蚯蚓無作用,有謂能驅除貓絛蟲。種子油有驅鉤蟲的作用。
⑵收縮子宮作用 日本產榧子Torreya nucifera 含生物鹼,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民間用以墮胎。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種子橢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4cm,直徑1.5~2.5cm。外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微具縱棱,一端鈍圓,具一橢圓形種臍,色稍淡,較平滑,另端略尖。種皮堅而脆,破開後可見種仁1枚,卵圓形,外胚乳膜質,灰褐色,極皺縮,內胚乳肥大,黃白色,質堅實,富油性。氣微,味微甜澀。炒熟後具香氣。
顯微鑑別
種子橫切面:種皮為10餘列石細胞,外方1~2列呈柵狀排列,細胸類長方形,長橢圓形,長100~200μm,寬約35μm,壁厚15~20μm,胞腔狹縫狀;向內則細胞漸呈等徑性,直徑40~110μm,壁厚約15μm,胞腔較大,壁孔明顯;內外石細胞均可見清晰的孔溝和層紋。外胚乳與內種皮完全分離,為數列棕色薄壁細胞,有時可見念珠狀的細胞壁,外方不整齊,常破裂而呈圓腔狀;內胚乳細胞類多角形,壁較厚,富油滴,並含少量淀粒。
理化鑑別
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未5g,以氯仿10ml回流15min,濾過。濾液濃縮至2ml供點樣用。同時以亞油酸氯仿液為對照液。點樣於同一矽膠H-1%CMC薄板上,用苯-乙酸乙酯(8:2)展開,噴以0.1%α-亞硝基-β-萘酚濃硫酸試劑後,加熱。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同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生存危機
一株樹齡超過860年的榧樹王,它的枝葉逐漸呈現出暮色般枯黃—最近兩年來,它先是盛夏季節出現大量落葉,繼而發現枯枝,然後是整樹樹葉在本該青綠的時候變得枯黃。
榧樹王的衰敗背後,是一整片野生榧樹林受到了“攻擊”。毛竹的步伐遠快於榧樹,這無異於一場展開在毛竹、榧樹之間的戰爭,它們爭奪著土壤、營養和陽光,而爭鬥失敗的一方不會有掛彩、負傷,只有一個結果:死亡。
這片省內最大的野生榧樹林總面積超過6000畝,如今命運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