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榜眼李仙根》,胡傳淮、陳名揚主編,239千字,2015年6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有清一代,四川獲鼎甲者三人:狀元駱成驤,榜眼李仙根,探花江國霖。李仙根是巴蜀入清後獲鼎甲第一人,亦為清代蜀中唯一一位榜眼,遂寧歷史上科名最高者。李仙根是清初外交家、書法家、文學家,曾擔任康熙朝首批經筵講官和起居注官,乃一代帝師。李仙根成就卓著,聲名遠播。康熙帝評之曰“李仙根辦事有才”;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裁官陳廷敬贊之雲“千古風流讓蜀人”;康熙甲辰科狀元、禮部侍郎嚴我斯稱其曰“如君赫赫垂千秋”;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張鵬翮言仙根“以天下為己任”。
李仙根是一位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人物。康熙八年(1669),李仙根奉使安南時,路遇流落廣東的蜀人鄧嗣祖,諭令資助其回故里廣安。二百餘年後廣安誕生了一代偉人鄧小平。此事載入了廣安《鄧氏分譜》和毛毛著《我的父親鄧小平》。沒有遂寧李仙根,小平家族史或會改寫。
清代蜀中三鼎甲中,李仙根獲雋最早(1661年)、從政最久(30年)、品級最高(正二品)、享年最長(70歲),研究卻最少。本書分《李仙根詩文》《李仙根資料》兩部分,較為全面地收錄整理了李仙根現存詩文、傳記、年譜等文獻資料,填補了李仙根研究的空白。
目錄
前言………………………………………………………………………胡傳淮 陳名揚(001)
上篇 李仙根詩文
一、文 章
安南使事紀要…………………………………………………………………………………(002)
安南雜記………………………………………………………………………………………(036)
安南奏疏………………………………………………………………………………………(038)
跋………………………………………………………………………………………………(038)
書札……………………………………………………………………………………………(039)
縣誌革論………………………………………………………………………………………(039)
《涓埃集》小序………………………………………………………………………………(040)
《茶史》序……………………………………………………………………………………(041)
《吳宮草》序…………………………………………………………………………………(041)
勅賜天童弘法禪寺重興碑記…………………………………………………………………(042)
重興寺記………………………………………………………………………………………(045)
山曉皙禪師塔銘………………………………………………………………………………(047)
舞劍台碑記……………………………………………………………………………………(050)
雞足山藏經記…………………………………………………………………………………(051)
三國史論………………………………………………………………………………………(052)
太史長庚公傳…………………………………………………………………………………(053)
文昌閣記………………………………………………………………………………………(054)
《益州嵩山野竹禪師後錄》序………………………………………………………………(056)
高霖公廬山紀游跋……………………………………………………………………………(057)
王璲暨元配熊氏墓志銘………………………………………………………………………(057)
賓公李鴻次先生墓志銘………………………………………………………………………(059)
遇仙贈言 為徐行素作………………………………………………………………………(061)
二、詩 歌
登遂州城晚眺…………………………………………………………………………………(062)
春日游望………………………………………………………………………………………(062)
無題……………………………………………………………………………………………(062)
無題……………………………………………………………………………………………(062)
蘇州晚眺………………………………………………………………………………………(063)
出使安南回朝三首……………………………………………………………………………(063)
季秋王公武約游上方山………………………………………………………………………(064)
春日贈別田內翰啟光…………………………………………………………………………(064)
陳贊伯將軍新任浙江提督……………………………………………………………………(064)
上元節賜宴乾清宮賦詩………………………………………………………………………(065)
南鎮神銘………………………………………………………………………………………(065)
永言齋…………………………………………………………………………………………(066)
子游祠…………………………………………………………………………………………(066)
游東山…………………………………………………………………………………………(067)
雞足山簡友人…………………………………………………………………………………(067)
誰向良禾一笑開………………………………………………………………………………(068)
下篇 李仙根資料
一、傳 記
故光祿少卿李公傳……………………………………………………………清·張鵬翮(070)
祭李子靜文……………………………………………………………………清·張鵬翮(073)
戶部右侍郎李公家傳(代)…………………………………………………清·儲大文(074)
李仙根…………………………………………………………………………清·張邦伸(077)
李仙根…………………………………………………………………………清·李 桓(080)
鏡庵公紀譜略…………………………………………………………………清·李嗣業(083)
鄉賢紀傳………………………………………………………………………清·李嗣業(086)
晉階柱國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兵部尚書
武英殿大學士呂文肅公傳……………………………………………………清·張 斐(088)
呂大器…………………………………………………………………民國《遂寧縣誌》(095)
李實……………………………………………………………………民國《遂寧縣誌》(096)
李實……………………………………………………………………新修《遂寧縣誌》(098)
李實…………………………………………………………………乾隆《吳郡甫里志》(100)
李實……………………………………………………………………雍正《陳墓鎮志》(100)
李實……………………………………………………………………嘉慶《貞豐擬乘》(101)
李實……………………………………………………………………光緒《周莊鎮志》(101)
李仙根………………………………………………………………乾隆《吳郡甫里志》(102)
李仙根………………………………………………………………嘉慶《大清一統志》(102)
李仙根…………………………………………………………………雍正《四川通志》(102)
李仙根…………………………………………………………………同治《蘇州府志》(103)
李仙根…………………………………………………………………民國《遂寧縣誌》(104)
李仙根…………………………………………………………………乾隆《長洲縣誌》(107)
李仙根…………………………………………………………………乾隆《元和縣誌》(107)
李仙根…………………………………………………………………新修《遂寧縣誌》(108)
李仙根…………………………………………………………………光緒《周莊鎮志》(109)
李仙根………………………………………………………………民國《益州書畫錄》(110)
二、雜 記
遂寧《李氏族譜》序……………………………………………………民國·李家鈺(111)
述晉唐先生纂修族譜總序………………………………………………民國·李久齊(112)
《李氏族譜》序…………………………………………………………民國·李道清(115)
肇修族譜記………………………………………………………………民國·李道清(117)
修族譜序…………………………………………………………………民國·李道輔(118)
李氏世系考………………………………………………………………民國·李久齊(119)
李氏世系…………………………………………………………………民國·李久齊(120)
李仙根………………………………………………………………《國朝鼎甲徵信錄》(124)
李子靜學士……………………………………………………………………《字觸補》(124)
李朱神判………………………………………………………………………《堅瓠集》(125)
四川鼎甲甚少……………………………………………………………《聽雨樓隨筆》(125)
辛丑科會試…………………………………………………………………《清秘述聞》(126)
李仙根………………………………………………………………………《陶廬雜錄》(126)
皇朝進士題名……………………………………………………………………《蜀故》(126)
癸未榜……………………………………………………………………《制義科瑣記》(127)
李仙根…………………………………………………………………《冶麓山房叢書》(127)
李仙根……………………………………………………………………《晚清簃詩匯》(127)
李仙根………………………………………………………《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128)
李仙根…………………………………………………………………雍正《廣西通志》(128)
李仙根……………………………………………………………………雍正《欽州志》(129)
李仙根…………………………………………………………………光緒《新寧州志》(129)
書黃公纘事…………………………………………………………………《春融堂集》(130)
祭酒題名……………………………………………………………………《池北偶談》(130)
外國封使……………………………………………………………………《池北偶談》(131)
安南始末……………………………………………………………………《池北偶談》(131)
越南……………………………………………………………………………《清史稿》(132)
漢祭酒李仙根……………………………………………………………《三魚堂日記》(133)
荊州督理糧餉…………………………………………………………《平定三逆方略》(133)
徐立齊相國事略………………………………………………………《國朝先正事略》(134)
九卿會………………………………………………………………………《張文貞集》(134)
李宗孔………………………………………………………………《傅青主先生年譜》(135)
翻刻《西蜀藝文全集》未果…………………………………………乾隆《鹽亭縣誌》(135)
皇朝經筵講官題名…………………………………………………………《詞林典故》(136)
李仙根…………………………………………………………………《清代職官年表》(137)
薛良朋…………………………………………………………………道光《上元縣誌》(138)
吳光…………………………………………………………………同治《長興縣誌》(138)
吳光…………………………………………………………………同治《湖州府志》(139)
蒲珩……………………………………………………………乾隆《直隸秦州新志》(139)
楊乾昆……………………………………………………………道光《黃陂縣誌稿》(139)
黃肇敏家傳…………………………………………………………光緒《上虞縣誌》(140)
吳景旭………………………………………………………………光緒《歸安縣誌》(140)
徐一儁……………………………………………………………乾隆《吳郡甫里志》(141)
郟應鳳……………………………………………………………乾隆《吳郡甫里志》(141)
陳妃水冢……………………………………………………………雍正《陳墓鎮志》(141)
吳宗安妻李氏………………………………………………………《古今圖書集成》(142)
李仙根…………………………………………………………………《康熙起居注》(142)
李仙根………………………………………………………………………《清實錄》(150)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越南·潘清簡(159)
延祿齋敘……………………………………………………………………清·張問陶(161)
吳門表隱……………………………………………………………………清·顧震濤(162)
命名定字論…………………………………………………………………清·李嗣業(162)
雜識………………………………………………………………………………………(162)
三、詩 文
七夕登瀛洲亭喜李子靜張素存朱克鹹徐孟樞諸年兄至…………………清·馬世俊(167)
答李子靜少司農兼索其書法二首…………………………………………清·陳廷敬(167)
秋日寄李仙根時以紫竹山蘭見貽…………………………………………清·戴名世(168)
同李仙根林吉人黃閬友過延福寺訪損喦禪師止宿………………………清·戴名世(168)
同李仙根辜再揚徐豈凡游小若岩…………………………………………清·戴名世(169)
送李侍讀楊職方同使安南序………………………………………………清·張玉書(169)
李子靜出使安南序…………………………………………………………清·申涵盼(171)
送李子靜侍讀使安南………………………………………………………清·龔鼎孳(172)
籌邊樓送李子靜太史楊鄂州兵部出使交彜還朝…………………………清·陳光龍(173)
題李子靜學士《安南使事紀略》…………………………………………清·呂潛(174)
川中李子靜學士屬題安南紀使略…………………………………………清·許虬(174)
旋晉少司農督餉……………………………………………………………清·許 虬(175)
讀安南傳有感………………………………………………………………清·李常在(175)
贈李子靜奉使安南歌………………………………………………………清·嚴我斯(176)
古松二首 有序……………………………………………………………清·黎申產(177)
吳門訪李光祿故宅 遂寧李子靜…………………………………………清·張鵬翮(178)
悼故光祿卿李子靜…………………………………………………………清·張鵬翮(178)
春閨曲………………………………………………………………………清·李實(179)
歲暮感懷……………………………………………………………………清·李 實(179)
退王元倬……………………………………………………………………清·李 實(180)
蘇州逢張敬修山人…………………………………………………………清·李 實(180)
李子靜汪舟次出使………………………………………………………清·龍顧山人(181)
贈李子靜少司農封山還朝 壬戌…………………………………………清·蔣楛(182)
閣學李子靜相晤西湖,語及殿元馬章民工各體書,亡兒鮮行楷,竟無一字留遺,深為嘆惋,余不覺愀然,閣學不忘故人,於筆墨猶惜之,乃賦詩二章…………………………………清·吳景旭(182)
贈李涪江(秉德)並索畫…………………………………………………清·張問陶(183)
入夔 自蘇州回川…………………………………………………………清·李奕拓(184)
淮上同吳西文步月…………………………………………………………清·李奕拓(184)
生女感懷……………………………………………………………………清·李奕拓(184)
延祿齋詩……………………………………………………………………清·李樹業(185)
乾隆辛巳秋嗣業弟自都詣龍池禮謁墓數晨夕因歷敘始末,作此以贈…清·李樹業(186)
賦…………………………………………………………………………民國·李久齊(187)
《春秋論》序………………………………………………………………清·李實(189)
《高惕菴語錄》序…………………………………………………………清·呂潛(190)
《江曉帆詩文集》序………………………………………………………清·李作梅(191)
李仙根年譜…………………………………………………………胡傳淮 陳名揚(192)
李仙根生平考述……………………………………………………胡傳淮 陳名揚(230)
清代榜眼李仙根與鄧小平家族………………………………………………胡傳淮(265)
1668—1669:清朝與安南的外交爭端………………………………………陳名揚(271)
後記……………………………………………………………………………胡傳淮(282)
前言
胡傳淮 陳名揚
蜀中遂寧,人傑地靈。初唐傑出詩人陳子昂,晚唐高僧船子德誠;宋代學者王灼,雲門宗大師雪竇重顯;明代女散曲家黃峨,武英殿大學士席書,軍事家呂大器,詩書畫大家呂潛;清代榜眼李仙根,賢相張鵬翮,大詩人張問陶,不僅是遂寧歷史上,亦是巴蜀文化史上坐標式的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
榜眼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位置僅次於狀元即第二名的人物,但其學識水平、治國平天下的能力並不在狀元之下,有的甚至還超過狀元。當然,他們位居亞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皇帝的好惡取捨。事實證明,此後他們很多人都成了著名的學者、文學家、思想家、外交家、書法家和朝廷重臣與社會名流。遂寧李仙根就是清代267年間蜀中唯一一名榜眼,亦是遂寧歷史上科名最高的人。他是清初巴蜀一傑出人物,一代帝師,著名外交家、書法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一
李仙根(1621—1690),原名之欽,後改為仙根,字子靜,號南津。仙根先祖於明代從湖北麻城遷入遂寧,居遂寧城南書台山下。其父李實,明末清初語言學家。由於家學積澱,仙根從小習慕經義,好古文。八歲入縣學,因才華橫溢,人稱其為“高才生”。他練習書道,遠效《蘭亭序》《樂毅論》,近效趙孟頫。與眾不同的是,仙根“不屑為俗學”,素有遠志,為文作書,尤有天下襟懷。仙根自幼顯露出來的抱負,受到外祖父南明重臣呂大器的重視。呂大器曾對他人誇讚:“子靜氣甚別,終成吾家宅相。”
李仙根二十三歲時,父親李實進士及第,遠赴江蘇擔任長洲知縣,有善政,威望很高。順治二年(1645),明清易代之際,李實去官隱居於蘇州上清江。是年秋天,留守於遂寧家中的仙根和母親呂氏二人來到李實隱居處一同生活。仙根和被民眾比為“陶靖節”的父親一同躬耕自給,互相研習學問,並在蘇州錦帆涇旁開館授課。此時仙根受父親的影響很大。數年後,清政府平定四川,仙根受父命回蜀省墓應舉。
民間傳說仙根在蘇州的學生柴世俊夢中知自己將中狀元,師中榜眼。學生將此夢告知仙根後,仙根隨即拆“榜眼”二字之半,合為“根”字,將原名“之欽”改為現名,並回四川應舉。仙根回到遂寧家中時,正值四川舉行鄉試。仙根心知父親誓不仕清,是不會同意他為清廷效力的。可是,仙根面對的是一個亟待漢臣建設的新興政權,倘不能給統治者輸入中華正統堯舜儒家之治國理念,便不是天下人的幸運。順治十一年(1654),仙根赴川北保寧府參加四川鄉試,中舉。順治十八年(1661),赴京參加會試,中進士,殿試廷對第二,成為榜眼。旋授弘文院編修。從此,仙根成為四川入清後獲鼎甲的第一人,亦為有清一代四川唯一一位榜眼,遂寧歷史上科名最高者。此後200餘年四川無人超越。
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會試,李仙根任閱卷官,經過他批閱錄取的士子有11人。康熙五年(1666),河北地震,仙根上疏言五件政事,詳細介紹了四川的政治經濟情況。不久,仙根便升為國子監司業、秘書院侍讀。張鵬翮評仙根曰:“公負勃鬱磅礴之氣概,然以天下為己任”;“既而擢冠禮闈,翱翔藝苑,時邀金蓮歸院之榮。”
康熙六年(1667),清廷封臣安南國王黎維禧,進攻清廷封臣安南都統使莫元清所據高平地。莫元清戰敗,率族跨境逃入雲南。第二年四月,黎維禧擅兵進攻莫元清事傳到北京。邊將請兵征討,康熙不許,讓廷臣推選“具才望、善辭令者”使安南。時任秘書院侍讀的李仙根被廷舉為宣諭安南正使,奉旨平息邊境兵事。康熙賜仙根正一品麟蟒服,詔許便宜從事;兵部主事楊兆傑為副使。
離京赴安南之日,眾大臣在宮門外為仙根餞行。仙根手持康熙帝所賜“龍旗玉仗”,身穿“一品緋衣”,眾人羨艷不已。使團一行於康熙七年(1688)十一月到達南寧。仙根到南寧後面會了莫元清,並於十二月初前往安南。仙根到安南後,安南國王黎維禧先是不接旨。仙根引據律典,對安南君臣曉以大義,反覆開諭十多次,耗時達三月。吏眾見仙根威嚴若神,終按清廷三跪九叩禮接受了康熙聖諭,退還了莫元清高平地。仙根不辱使命,交南大定。他依據在安南的見聞和調查,歸途纂《安南雜記》《安南使事紀要》,後成為研究越南史的重要典籍。
李仙根是一位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人物。康熙八年(1668),李仙根出使安南時,路遇流落廣東的蜀人鄧嗣祖,諭令資助其回故里廣安,200餘年後誕生了一代偉人鄧小平。此事載入了廣安《鄧氏分譜》和毛毛著《我的父親鄧小平》。沒有李仙根,小平家族史也許會改寫。
康熙八年(1689)六月,仙根回到北京。備奏始末,並進所撰《安南使事紀要》四卷。康熙大喜,御弘德殿召問,慰勞良久,命內院將該書翻譯留覽。不久,任命仙根為國子監祭酒。
康熙九年(1670),仙根總裁康熙庚戌科武會試,得士200名。在此前後,仙根撰《聖學頌》進呈康熙,言“古有起居注,記言記事,而禮科因請設左右史官”,請康熙設起居注官。康熙十年(1671)初,仙根與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等十五位大臣受命為清代首批經筵講官。數日後,仙根與熊賜履、嚴我斯、孫在豐等十位大臣受命為康熙朝日講官。八月,仙根以日講官兼攝起居注,與嚴我斯、陳廷敬等成為清代第一批起居注官。仙根擔任康熙朝經筵講官和起居注官,成皇帝近臣。為宣達聖教、儒化清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
在湖廣填川之際,李仙根提倡與民惠政。仙根協理翰林院時,敢於直言,曾對四川招收移民一事上諫。康熙年間,因川亂後人少地多,須從湖廣等地招收移民填川。那時曾有四川湖廣總督蔡毓榮“其本省現任文武各官有能如數招民開墾者,準不論俸滿即升”等議。仙根聽聞後諫言“目前虛名,轉瞬實課,恐病民並病官矣”,堅決反對此制。他認為令民遷徙的最佳方法在於與民惠政。
當都察院副都御史職缺時,“內傳李仙根有骨氣可用”,因例不符,仙根未能擔任。都察院副都御史職掌監察彈劾事,非秉直者不可任。此事反映出仙根在朝之名位,可知仙根秉直氣節廣為人知。
康熙十二年(1673),仙根由翰林院侍讀學士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常議國家興化問題,提出“崇實為要,不然是適滋擾也”的主張。七月,李仙根受命為《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
康熙十三年(1674),因吳三桂反清事,朝廷大舉用兵。康熙認為李仙根是“文臣之知兵者”,派他到荊州協理大兵糧餉,兼理驛傳撫民事務。仙根在鄂日夕謀劃,終使經費夠用。
康熙十八年(1679),李仙根任鴻臚寺少卿。十一月,康熙特擢仙根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仙根“言事率持大體,朝審覆奏,堂議參遺漏。”體現了仙根敢於直言、秉公議政的“中川風骨”。
康熙二十年(1681),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終平定,清廷大慶。當時無辜受三藩案誅連者甚眾,仙根力為平反,“全活萬人”。四月,康熙於乾清宮聽政。吏部題補戶部左右侍郎員缺,康熙言“李仙根辦事有才。”因得帝信任,仙根由左副都御史升任為戶部右侍郎。
李仙根與張鵬翮同朝為官,同為遂寧人,同為相才,同為經國濟民而努力,為鄉人爭光。張鵬翮《祭李子靜文》言:“自吾鄉席文襄公之歿也,百餘年而呂少司馬起。呂少司馬之歿也,又三十餘年,而公興。”自席書以來,遂寧文脈延綿不絕。呂大器為南明重臣,李仙根繼之,終成一代名士。李仙根之後即張鵬翮,亦為一代賢相。張鵬翮言仙根“鍾岷峨之秀,秉箕尾之精”、“負勃鬱磅礴之氣概,然以天下為己任”。“以天下為己任”為席書以來數百年之遂寧精神的核心。遂寧之“東山涪江秀傑蟠積之氣”孕育了李仙根,推動著仙根走出盆地,“以道濟天下,使家給人足,物阜民安”,“以方正之氣,肅百僚,使賢良在位,忠讜盈廷”,“以帝王之學,深啟沃,使禮樂明備,教化滂洽”。張文端公可謂知仙根之最矣。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裁官陳廷敬《答李子靜少司農兼索其書法二首》云:“千古風流讓蜀人,西當太白望峨岷。眼高四海名無敵,狂客誰為賀季真。”對李仙根作了高度評價。
三
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泰勒斯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造就出許多著名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以及藝術家等各方面英才。其中產生的狀元、榜眼、探花便是在科舉制度下層層考試造就出來的“鼎甲”人物。清代四川三鼎甲(狀元駱成驤、榜眼李仙根、探花江國霖)中,李仙根從政最久(30年)、品級最高(正二品)、享年最長(70歲),然而對他研究卻最少。清代李作梅撰《江曉帆(江國霖)詩文集序》時就感嘆李仙根著述散佚甚多:“明新都楊升菴先生以海涵地負之才,大魁天下,著書四百餘種,幾於下掩來學,上薄古人。洪維我國家雅化作人,豪傑之士輩出。然二百年來,蜀中得鼎甲者,惟遂寧李子靜閣學一人,至其著作,僅傳《安南紀略》,其他杳無聞焉。”其言四川自楊慎後兩百年惟李仙根一人得鼎甲,巴蜀文脈當仙根所承,而其詩文竟無多傳,感慨系之深矣。近年來,大竹出版了《探花江國霖》(李新民、廖提雙編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出版);資中出版了《末代狀元駱成驤評傳》(曾訓騏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出版)。遂寧卻沒有出版過一本介紹、宣傳和研究李仙根的書籍。今天,面對這位遂寧歷史文化名人,不少人感到陌生,不信你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去問李仙根為何人,皆如與鴻荒初辟時人談宇宙未形成以前事,茫然無以應。李榜眼為四川、尤其是遂寧大大地長了臉,三百年前他是巴蜀紅人,三百年後他名氣似乎小多了。遂寧人太不愛惜自己的鄉邦人物了,想來令人唏噓!
有鑒於此,為了改變李仙根研究的薄弱局面,我們決定編輯一本《榜眼李仙根》。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博採咨諏,搜尋散佚在《四庫全書》、《清實錄》、《清史稿》、《大清縉紳全書》、《國朝耆獻類征》、《明清檔案史料彙編》、《清代詩文集彙編》、《碑傳集》、《四川通志》、《錦里新編》、《潼川府志》、《遂寧縣誌》、遂寧《李氏族譜》、日記、方誌、史乘、碑石、筆記、墨稿、詩選、詩話等史、子、集各部文獻中的有關李仙根的詩文、傳記、野史等資料,進行輯補整理,力求竭澤而漁。經過數月勞作,集腋成裘,粲然可觀,書稿終成。此書較為全面地整理收錄了李仙根現存詩文、傳記、年譜等文獻,為研究李仙根提供了資料。然而歷史太宏大、太浩繁,掛一漏十,在所難免;拋磚引玉,尚待來哲補正。李仙根是一位不該忘卻的歷史文化名人,是一塊“沉埋的豐碑”,有待於我們去挖掘、去宣傳、去研究、去解謎,使之重新矗立於世間。
2015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