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蔭橋

榕蔭橋

建於宋代,清代光緒年間裡人郵傳部尚書陳璧重修。 民國十七年,陳璧在天津病逝,著有《望岩堂奏稿》。 陳璧逝世後,因他在北京的寓所名叫“蘇園”。

榕蔭橋

位於閩侯南通鎮蘇坂村內西側。建於宋代,清代光緒年間裡人郵傳部尚書陳璧重修。南北走向,石構平梁橋,全長27米,橋面寬3.5米,兩橋墩三孔道,墩船形,不等垮,淨跨4~5米。橋面各用五塊大石板條平鋪,兩側置望柱、石欄。在中部石欄板上鐫刻有陳壁楷書“榕蔭橋”銘文,落款:“光緒廿四年,陳璧題”。保存較好。198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

榕蔭橋的原名叫做仙坂橋,始建於南宋隆興二年,當年的仙坂橋並沒有設定橋欄。清光緒二十四年,一位名叫陳璧的鄉賢回鄉探親,有感路人行走此橋的不便,遂對古橋再一次進行了重修,增造石柱石板橋欄以護行人。橋成之日,陳璧又親自在橋的四角種了四株榕樹,在撰寫橋名的時候,陳璧遙想百年後此處綠樹成蔭,冠蓋石橋的情景,興致大發,提筆為重修後的古橋改名為榕蔭橋,命人鐫刻在橋中石欄板上。仙坂橋從此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榕蔭橋
重修榕蔭橋的陳璧,是蘇坂村的鄉賢名士。他生於清鹹豐二年(1852年),17歲中秀才。光緒元年(1875年)中舉人,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光緒十四年任內閣中書,光緒十五年任湖北主考官,光緒十八年升任禮部鑄印司員外郎。此外,陳璧還擔任湖廣、陝西監察御史、吏部掌印給事中、郵電部尚書兼參預政務大臣政務大臣等要職。他為官清廉,曾向朝廷奏請保護華僑,懲辦敲詐勒索華僑財物的貪官污吏,以及揭發金融界貪污集團,提出改革方案等。陳璧為官清正,他推行興利除弊的改革措施,觸犯一些滿洲貴族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對。光緒三十五年陳璧被清政府革職罷官。罷官後的陳璧,寓居蘇州。民國二年移居北京,於西城築“蘇園”寓居,日以“種花蒔蔬”自娛。晚年,他不忘鄉梓教育,曾寫信建議蘇坂學堂改革課程,增設學科,使“里中子弟益得向學之途”。還修刊族譜,捐產立義莊贍養本族孤寡。民國十七年,陳璧在天津病逝,著有《望岩堂奏稿》。陳璧逝世後,因他在北京的寓所名叫“蘇園”。鄉民為了紀念他,甚至將原村名“仙坂”改名為“蘇坂”。可見陳璧其人,深受鄉民敬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