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疃莊

山東省海陽市小紀鎮-榆疃莊村的人口主要是趙姓,也少量的其它姓氏,如付姓,鄭姓,呂姓,張姓,占總人口的5%趙姓人開創的榆疃莊,他們是從趙疃村遷過來的.
這其中有一個傳說: 趙疃人的祖宗是當年跟朱元璋爭過天下的元末農民起義領袖趙均用。當年戰敗了逃到山夼里的孫家夼,隱姓埋名,跟著姓孫的姓了三世,後來才搬出來,在趙疃紮根落戶。
有說趙均用是窮桿子出身,有說趙均用是土匪出身,不管怎么說,能揭竿而起,怎么也是血性漢子。趙疃人身上流淌著這種血性。
到了清朝,趙疃還出了一個人物,監察御史趙維旗。據說,這御史太爺頗具傳奇色彩,被一女子刺殺,死後身首異地。這位太爺當年經過榆疃村時,看到這個地方 非常的好,他的家人也讚不絕口,太爺說如果看了上了,就在地上插上咱家的旗,家人也就這么做了,第二年太爺又經過這個地方時,見這附近沒有人管理,地上到 外是荒草,他連連說道可惜了,這么好的地主沒有人管,他的家人說,去年在這兒插上咱家的旗,當地人就把這地送給咱們了,(因為太爺給當地辦很多的好,當地 人很感激他)...
後來趙疃就遷出了趙家兩兄弟到這個地方,給村子啟名:榆疃莊
文教科技1947年成立榆疃莊國小,學生30多人,入學率90%。1975年,村集體出資修建成18間新校舍,教職工3人,學生80餘人。之後,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5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80公斤左右,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7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27輛,機車17輛,電話89部,彩電98台,電冰櫃14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79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1984年,硬化新房區街道500平方米。1986年,又硬化500平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3年,村合作醫療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藥藥費報銷5元,超出部分報銷50%;同時為鄰村民眾治病,老人及重病人上門看病送藥。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村集體投資購發電設備,村民用上了照明電。1984年,購買日產24英寸彩電1台,供村民集體收看,豐富了文化生活。1999年,集資12萬多元修建了自來水工程,村民用上了自來水。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呂青同經紀進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最早的黨員。1943年成立黨支部。黨支部帶領民眾擁軍支前,組織民兵參軍參戰。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7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29名。曾有呂青山、趙明善傅寶田、鄭樹奎、趙元鳳、趙元進、趙元庚、趙元增、趙元興、趙永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海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有趙方玉、趙元鳳、趙明善、鄭樹奎、趙元平、趙元增、趙永春、趙元波、傅桂起、趙方新、趙元興、趙元樂、趙殿波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趙元樂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6月,趙殿波當選為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