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民俗博物館

榆林民俗博物館

榆林民俗博物館始建於2003年7月,總占地面積為44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61.9平方米,建築布局為民宅獨院式四合院,由大門、二門、照壁、正北房、東西兩廂、倒座南房組成,其建築風格為典型的明清風格四合院,建築結構為硬山式人字頂磚木結構,2003年榆林市文化文物局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此進行了全面保護性整修,恢復了原有的穿廊虎抱、五脊六獸、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明清遺構神韻,是榆林古城現存較完好的八處四合院之一。

發展歷史

據史料記載,該院所在巷在明初居住著名為田豐年的老者,其人敦厚,頗孚眾望,故曰田豐年巷,此人是否就居該院,無從考證,可考歷史為清代,該院為胡翰林宅第的其中一個穿院,後因子弟抽吸鴉片而門第衰敗,民國初年賣於晚清拔貢之子,原榆中美術教師郭憲清,郭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對該院進行了全面翻修,其人先後為《申報》、《大公報》記者,為人剛正,因披文揭露當時陝北鎮守使井岳秀欺壓百姓、橫徵暴斂罪行,被井指使人在大顯樓施以坐蠟酷刑,家遭不幸,被迫賣房,該房1940年~1943年為國民黨軍統駐榆情報站處所,解放後為市工商聯等機構所在地,2003年7月,榆林市文化文物局為了保護即將消失殆盡的“榆林四合院”而劃撥成立榆林民俗博物館。

基本陳列

館內陳列內容為:一、明清民宅部分,內設婚俗房,二、民間藝術--剪紙。

建築布局

建築布局為民宅獨院式四合院,由大門、二門、照壁、正北房、東西兩廂、倒座南房組成,其建築風格為典型的明清風格四合院,建築結構為硬山式人字頂磚木結構,2003年榆林市文化文物局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此進行了全面保護性整修,恢復了原有的穿廊虎抱、五脊六獸、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明清遺構神韻,是榆林古城現存較完好的八處四合院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