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獲得模式

概念獲得模式的目標是使學習者通過體驗所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來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主要反映了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強調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組的觀點。其基本程式是:教師選擇和界定一個概念——教師確定概念的屬性──教師準備選擇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將學生導入概念化過程——呈現例子——學生概括並定義——提供更多的例子——進一步研討並形成正確概念——概念的運用與拓展。

簡介

該模式的目標是使學習者通過體驗所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來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該模式主要反映了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強調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組的觀點。

理論基礎

布魯納、古德諾和奧斯汀的思維研究理論。他們認為分類是把不同的事物當作相等看待,是將周圍的世界進行簡化和系統化的手段,從而建立一定的概念來理解紛繁複雜的世界。布魯納認為所謂的概念是根據觀察進行分類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非常注重事物之中的一些相似成分,而忽略那些不同的地方。在界定概念的時候需要五個要素:名稱、定義 、屬性、例子以及與其他概念的相互關係。

基本程式

概念獲得模式共包含這些步驟:教師選擇和界定一個概念——教師確定概念的屬性──教師準備選擇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將學生導入概念化過程——呈現例子——學生概括並定義——提供更多的例子——進一步研討並形成正確概念——概念的運用與拓展。

教學原則

幫助學生有效地習得概念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概念獲得模式是採取“歸納—演繹”的思維形式。首先通過一些例子讓學生髮現概念一些共同屬性,掌握概念區別於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徵。學生在獲得概念後還需要進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內涵、外延、屬、種、差別等方面去理解概念。為了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應該把與概念相關的或相似的概念、邏輯相關概念、相對應的概念等等進行辨析。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時地採取補救措施。

輔助系統

需要大量正反例子,課前教師需要精心的準備。

教學效果

能夠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演繹能力,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概念,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

實施建議

針對概念性很強的內容實施教學,課前教師要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要做很好的梳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