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所謂的三層開發就是將系統的整個業務套用劃分為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訪問層,這樣有利於系統的開發、維護、部署和擴展。
分層是為了實現“高內聚,低耦合”。採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問題劃分開來各個解決,易於控制,延展和分配資源。業務邏輯層
用於做一些有效性驗證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證程式運行的健壯性。如完成數據添加、修改和查詢業務等;不允許指定的文本框中輸入空字元串,數據格式是否正確以及數據類型驗證;用戶許可權的合法性判斷等;通過以上的諸多判斷以決定是否將操作繼續向後傳遞,儘量保證程式的正常運行。
作用
例如Martin Fowler在《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一書中,將整個架構分為三個主要的層:表示層、領域層和數據源層。作為領域驅動設計的先驅Eric Evans,對業務邏輯層作了更細緻地劃分,細分為套用層與領域層,通過分層進一步將領域邏輯與領域邏輯的解決方案分離。
業務邏輯層在體系架構中的位置很關鍵,它處於數據訪問層與表示層中間,起到了數據交換中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層是一種弱耦合結構,層與層之間的依賴是向下的,底層對於上層而言是“無知”的,改變上層的設計對於其調用的底層而言沒有任何影響。如果在分層設計時,遵循了面向接口設計的思想,那么這種向下的依賴也應該是一種弱依賴關係。因而在不改變接口定義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層式架構,應該是一個支持可抽取、可替換的“抽屜”式架構。正因為如此,業務邏輯層的設計對於一個支持可擴展的架構尤為關鍵,因為它扮演了兩個不同的角色。對於數據訪問層而言,它是調用者;對於表示層而言,它卻是被調用者。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都糾結在業務邏輯層上,如何實現依賴關係的解耦,則是除了實現業務邏輯之外留給設計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