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貽笑

楚人貽笑

楚人貽笑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形容自己欺騙自己。

原文

楚人居貧,讀《 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 ”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不見”。嘿然大喜,齎(ji)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譯文

楚國有一個人,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讀了《淮南方》這本書後,得知“ 螳螂捕蟬時,掩蔽過的樹葉,可以用來隱沒人身。”於是他就到一棵樹下仰起頭來摘葉子,發現一片遮蔽著正在守候蟬的螳螂的樹葉,就伸手摘下來。葉子落到地上,地上原本有落葉,不能再分辨,他就掃了幾斗帶回去。回家後,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來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 ?”開始,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幾天后,妻子不耐煩,欺騙他說:“看不見了。”這人一聽 喜上眉梢,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裡,當面拿別人的東西,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縣官當堂審問,楚人自己訴說了從頭到尾的經過,縣官大笑起來,釋放了他而沒有治他的罪。

出處

選自三國·魏·邯鄲淳 《笑林》

難字解析

1.居:家。

2.鄣(zhāng):屏障。這裡引申作“遮擋”,通“障”。

3.紿(dài) :欺騙。

4.齎(jī):攜帶。

5.伺:守候。

6.人物:(別人的)東西。

7.以:用。

(1)楚人居貧 “居”:生活、活著。

(2) 得螳螂伺蟬自障葉 “伺”:等待。

(3) 縣官受辭“辭”:解釋。

(4) 放而不治“治”:治罪。

8、對面:當著別人的面

9.貽(yí):遺留

10.治:懲罰

詞義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 自欺欺人的意思,形容自欺欺人。不能因循守舊,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全對,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實際,具體為擬題具體分析,懂得變通。

注釋

釋字詞

①《 淮南方》:書名,即《 淮南子》,漢 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撰。

②伺(sì):觀察,守侯。障: 遮蔽。

③恆:常,總是。

④紿(dài):欺騙。

⑤齎(jī):攜帶。

⑥詣(yì):到……去。

⑦受辭:聽取供辭。

⑧不治:不予治罪。

⑨ 邯鄲淳(132--?):曹魏時 書法家、 文學家。邯鄲人。博學多才,精通訓詁,善寫“蟲篆”與八分隸書。曾得 曹操器重。魏黃初(222)中,官為博士、給事中。因其著《投壺賦》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賞賜。著《笑林》3卷,在 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⑩ 中國古代第一部笑話集,三國時 魏人邯鄲淳編撰。其中一些笑話散存於《 藝文類聚》、《 太平廣記》、《 太平御覽》等類書中。《 笑林》所收民間笑話,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態,諷刺了悖謬的言行,生動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級趣味 。

通假字

①不

不,通“否”,用在問句末尾,表示詢問;如“汝見我不?”

②嘿

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

古今異義

可以

今常用義:表示可能或能夠。文中古義:可以用它來……;如“可以隱形”。

不見

今常用義:不見面;不在了。文中古義:看不見;如“紿云:‘不見。’”

對面

今常用義:對過;正前方。文中古義:面對面;如“對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義: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點的人。文中古義:別人的物品;如“對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義:無法醫治。文中古義: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

一詞多義

(1)動詞,處於;如“楚人貧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岳陽樓記》)

(2)動詞,停,止;如“居十日, 扁鵲復見”。(《 扁鵲見蔡桓公》)

(3)名詞,家,也有家境的意思。如“居貧”意為:家裡貧窮,或家境貧窮。(《楚人貽笑》)

(1)副詞,又,再;如“不能復分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

(2)動詞,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復”。(《 送東陽馬生序》)

(3)動詞,重複;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1)動詞,經歷;如“經日乃厭倦不堪”。

(2)名詞,經書;如“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過零丁洋》)

(1)動詞,說,講;如“妻始時恆答言‘見’”。“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2)名詞,話語;如“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送東陽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1)動詞,接受;如“縣官受辭”。“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出師表》)

(2)動詞,遭受;如“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名詞,言辭;如“縣官受辭”。

(2)動詞,辭別,告別;如“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木蘭詩》)

(1)shuō,動詞,敘述;如“自說本末”。

(2)shuō,名詞,一種文體,可議論,可記事;如“故為之說,以侍夫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

(3)yuè,形容詞,同“悅”,高興;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六則》)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語

(1)“遂於樹下仰取葉”之前省略主語“楚人”,即“(楚人)遂於樹下仰取葉”;該分句可譯為“(楚人)就站在樹下仰頭找葉子”。

(2)“嘿然大喜”之前省略主語“楚人”,即“(楚人)嘿然大喜“;該分句可譯為“(楚人)暗中非常高興”。

省略賓語

(1)“吏遂縛詣縣”之中,謂語動詞“縛”之後省略賓語“之”,代楚人,即“吏遂縛(之)詣縣”;該分句可譯為“當差的便將他綁了去見縣官”。

(2)“放而不治”之中,謂語動詞“放”和“不治”之後省略賓語“之”,代楚人,即“放(之)而不治(之)”;該分句可譯為“縣官釋放了他而沒有治他的罪”。

省略介詞

(1)“葉落樹下”之中,謂語動詞“落”之後省略介詞“於”,意思是“在”,即“葉落(於)樹下”;該分句可譯為“那樹葉落到樹下”。

(2)“齎葉入市” 之中,謂語動詞“入”之後省略介詞“於”,意思是“到”,即“齎葉入(於)市”;該分句可譯為“(楚人)帶著葉子來到市場上”。

欣賞評點

當一個人過於執著於某個目標的追求,受到刺激、誘惑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做出一些出人意料或滑稽可笑的事。寓言中的這位楚人讀《淮南方》時捕捉到這樣一條信息:得到螳螂伏擊蟬時隱藏自己的葉子可以隱形。隱形就可以為所欲為。於是他找來螳螂伏擊蟬時隱藏自己的葉子,大白天做起了隱形的夢,反覆演練終於“大功告成”,之後他攜帶“隱形”樹葉,走上大街乾起“白日搶”的勾當,幸虧縣官在了解了他作案前後情節後,曉得他得了偏執性幻想症,屬精神有問題而非暴徒,這才免於刑事處罰。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利慾薰心,一心想不勞而獲,巧取他人錢財,就會像這個楚人一樣乾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